芹菜斑枯病,亦称晚疫病或叶枯病,常被称为“火龙病”,是大棚芹菜中的一种重要病害,普遍且严重。更为棘手的是,该病在贮运期间也能继续对芹菜造成危害。
芹菜斑枯病主要影响芹菜的叶片,但也会对叶柄和茎产生影响。
感染的叶片最初会出现淡褐色油渍状的小斑点,逐渐病斑会联合起来,形成明显的边缘,中央呈现黄白色或灰白色,并伴随许多黑色的小粒点。病斑外缘常可见一圈黄色的晕圈。通常情况下,老叶最先发病,接着扩展至新叶。
当叶柄或茎受到感染时,会出现油渍状的长圆形暗褐色稍凹陷病斑,中央密生黑色小点。
高温高湿的环境非常有利于芹菜斑枯病的发生。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应在85%以上。但是,在高温干旱、夜间结露、缺乏肥料和水源,或植物生长不良的情况下,病害也容易发生。
在种植芹菜时,应选择无病害的种子,采用健康植株上的种子或陈种子(两年以上)进行播种。
1. 晒种:在播种前将种子摊放在阳光下晒2-3天,以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病菌,提高发芽率;
2. 温汤浸种:将种子浸泡在48℃的温水中30分钟,过程中不断搅动,使种子受到均匀的温度。这种处理法虽能彻底消毒,但会使发芽率降低10%,因此播种时需增加10%的种子量;
3. 药剂浸种:可以使用100倍2%农抗120浸种4-6小时,或200倍4%农抗120浸种3-4小时,以有效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病原。同时,农抗120含有17种氨基酸及多种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发芽率及促进幼苗生长;
4. 催芽:将处理过的种子用沙布包裹,放在25-28℃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用25-30℃的温水淘洗种子两次,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施肥时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并增加磷和钾肥的施用,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在病害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和病残体,并集中处理,减少病原菌的传播,确保棚室的清洁卫生。
在棚室中,应及时放风以降温,控制病害的发生。白天气温应保持在15-20℃,超过20℃时需立即放风,夜间则控制在10-15℃之间,以缩小昼夜温差,防止结露。同时应避免大水漫灌。
当芹菜苗高达到2-3厘米时,应开始喷药防护。推荐的药剂包括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稀释至500-600倍液,2%农抗120(200倍液)以及按比例调配的波尔多液(1:0.5:200倍)。之后每隔7-10天喷药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通过以上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应对芹菜斑枯病,保障芹菜的健康生长,确保丰收。
上一篇:芹菜烧心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下一篇:水芹锈病的识别方法与防治措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