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早疫病,又被称为斑点病,是芹菜生产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病害。尤其在大棚环境中,发病情况相当普遍。此病严重时能导致叶片干枯和叶柄折倒,进而显著影响芹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对其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芹菜早疫病主要影响叶片和叶柄。早期病变表现为黄绿色的水渍状小斑点,之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病斑,病斑边缘呈黄褐色,通常不太明显,而中央部分则为灰褐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可连片出现,导致叶片焦枯死亡。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病斑上可以见到灰色霉层。
叶柄的病斑一般呈水渍状,形状可为圆形或条斑状,颜色为灰褐色并凹陷,常常导致叶柄的折倒。同时,病变部位上方也常伴随有灰白色霉层。
芹菜早疫病是由于芹菜尾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环境非常适宜该病的流行。在栽培过程中,若土壤缺乏肥力或水分,植株生长势弱,加上大棚通风不及时或时间不足,都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在育秧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可采用48摄氏度的温水浸种30分钟,然后转入冷水中浸泡5至15分钟,接着捞出进行催芽播种。
移栽后,要加强肥水的管理,适时进行通风以调节温度和湿度,避免农作物重茬,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策略。此外,合理的密植可以帮助培育壮苗,增强植株对病害的抗性。
在收获后,应及时清除残枝败叶,以减少病源的滋生。
若发现发病,可以使用45%的百菌清烟雾剂进行熏烟,每亩用量为200克。也可喷撒5%的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量为1000克。建议在傍晚施药,施药后要密闭棚膜,切忌使用喷雾方式进行防治,因为这会增加棚内的湿度,降低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