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频繁的阴雨天气,气温波动大,加之雾气和露水的影响,大棚芹菜普遍受到晚疫病的侵袭。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显著下降。
芹菜晚疫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发病条件主要与潮湿的环境密切相关。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8℃至25℃,而湿度需在95%以上。在大棚种植的芹菜中,病害的发生往往更加严重。此外,植株的生长状况对病害的传播也有重要影响。若植株生长不良,病害便会更加肆虐。
在防治芹菜晚疫病时,首先应注重健身栽培。肥水管理上应该使用充分腐熟的土杂肥,避免偏施化学氮肥。同时,应采用细水沟灌溉的方式,避免大水漫灌。此外,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以有效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在管理上,保持大棚的通风排湿,以及夜间的保温,以减少夜间温差,防止植株结露,从而降低病菌感染的风险。定期清理病株残叶,有助于减少田间菌源。当发现田间初现病害时,应立即喷药进行防治。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选择75%百菌消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500倍液,或者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进行喷雾。每亩喷液量应在50至75公斤之间。上述药剂任选一种,每隔7至10天进行一次喷施,一般需要连续喷施2至3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通过实施以上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大棚芹菜晚疫病的发生率,保护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上一篇: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下一篇:芹菜根结线虫病的化学防治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