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斑枯病,亦被称为晚疫病或叶斑病,通常被菜农称为“火龙”,是北方保护地芹菜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这种病害在低温和高湿的环境条件下非常容易发生并迅速传播。因此,菜农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预防和控制病害,进而实现增产增收。
芹菜斑枯病主要侵害芹菜的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部。发病初期,老叶会出现淡褐色、油浸状的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变为不规则形状,颜色由浅黄转为灰白,边缘呈深红褐色,并聚生小黑粒。同时,病斑外缘常伴有黄色晕环。叶柄和茎部的病斑呈褐色,长圆形式样稍凹陷,并有黑点散生。严重的情况下,叶片会枯萎,茎部将腐烂。
芹菜斑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低温和高湿环境大大促进了其发生。其最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25℃,湿度应在95%以上。连阴天、气温波动频繁、日夜温差较大,以及植株生长势弱和浇水过多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病害迅速蔓延。因此,关注天气变化与植物生长状况尤为重要。
在生产管理中,菜农要注意施肥的平衡,底肥建议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追肥应增加磷和钾肥的使用,适量控制氮肥的用量,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以增强植株抗性。定期清除病株残体也是预防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降温和排湿,控制白天温度在15℃-20℃,一旦超过20℃,需及时放风;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0℃-15℃。浇水时要避免大水漫灌,以防根部积水引发病害。
药剂方面,可以选择使用45%的百菌清烟剂或扑海因烟剂进行熏蒸,每亩150克分5-6处点燃,熏蒸一夜,且每隔10天重复一次。在病害初期,喷洒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间隔7-10天重复喷洒2-3次,能够显著增强预防和治疗效果。
芹菜斑枯病是一种影响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菜农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确保芹菜的健康生长与丰收。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管理环境及及时使用药剂,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展。
上一篇:芹菜的储存与运输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