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创新的转基因土豆,展现出潜在的乙肝疫苗功能。乙肝病毒每年导致约50万人猝死,而传统疫苗在偏远地区的应用受到冷藏条件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亚利桑那大学的生物学家Charles Arntzen及其团队开发了一种不需要冷藏、可以直接食用的疫苗——转基因土豆。
科学家们从乙肝病毒中提取了一个基因,并将其植入土豆植株中,使得土豆能够生成病毒抗原。人们食用这种土豆后,抗原蛋白质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对抗乙肝病毒。虽然这一方法可能不能完全替代首次疫苗接种,但可以有效用于维持免疫力的后续注射。
在Arntzen及其团队进行的试验中,参与者均在过去1到15年内接受过乙肝疫苗的初次注射。试验结果表明,在33名参与者中,有19人在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产生了更多的乙肝抗体,其中一名参与者的抗体水平激增了56倍。研究小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显示这种土豆疫苗对60%的参与者有效,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成果。
Arntzen小组还计划将其他两种疫苗结合到土豆中,以应对大肠杆菌引起的旅行腹泻和诺沃克因子导致的肠型流感。尽管乙肝病毒无法在肠道中存活,新型疫苗仍然能够成功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免疫系统,并发挥作用。
然而,生土豆的口感未必令人愉悦,且其疫苗含量不够稳定。因此,Arntzen及其同事们正在全力研发含疫苗的转基因西红柿,并尝试将其制作成药丸。Arntzen表示:“我们希望未来不再需要使用未经处理的转基因土豆进行人体临床试验。”这项研究的前景令人期待,有望为全球健康领域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