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幼树以及初果期树的修剪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主蔓,通常在4到5年后树形会基本成型。修剪不仅有助于协调树木的生长与结果关系,还能维持结构的更新,延长经济结果年限,从而实现丰产、稳产和优质的目标。
冬季修剪的时间通常是在落叶后到翌年早春树液流动之前。若修剪过晚,剪口难以愈合,可能会引发伤流,导致养分流失,从而影响萌芽甚至造成枝蔓死亡。在修剪时,不同类型的枝蔓需进行区分处理。
对于徒长枝,应将下部的萌蘖枝从基部疏除,同时疏除大剪锯口下的徒长枝。如果有空间延伸,可以保留3至4芽短截作为预备枝;对于侧蔓背上的徒长枝,建议留5至7芽短截以作为更新枝。
中华猕猴桃的发育枝一般保留6至8芽短截,而生长势较强的美味猕猴桃则应留8至14芽短截。如果发育枝数量过多,可以将部分枝蔓短截至3至4芽,作为预备枝。
对于徒长性结果枝,应在结果部位以上短截6至7芽;而长、中、短结果枝在结果部位以上短截4至8芽。短缩状结果枝短截后易枯死,因此通常不予短截。如结果母枝较多,应适当疏除部分结果枝,以保证丰产稳产的要求,结果母枝的合理配置应保持约30cm的间距。
枝蔓的更新分为结果母枝更新和多年生枝蔓更新。结果母枝需每2至3年回缩更新一次,若基部生长健康的结果枝或发育枝,需回缩至健壮部位;如无健壮枝蔓,则回缩至基部,利用隐芽萌发的新梢重新培养结果枝组。对于多年生枝蔓更新,分为局部更新和全株更新。局部更新是对部分衰老或结果能力下降的枝蔓进行回缩,以促发新梢。全株更新则是将老蔓从基部去除,利用萌蘖重新整形,但这种方法在生产中较少使用。
生长季的修剪主要集中在春夏萌发期,重点包括除萌、抹芽、摘心、短截和疏枝等环节。
一般在春夏的萌发期进行,应去除根基处的萌蘖及主干、主蔓下无用的萌蘖,并对结果母枝上的双生、三生芽只保留1个,另外徒长芽也需清除。
对于生长旺盛的结果枝,要在最上面1朵花(果)以上7至8片叶处摘心,而生长较弱的结果枝则不需要摘心。对于徒长枝,若作为预备枝或更新枝,需留4至6片叶摘心,而发育枝则应留约12片叶后摘心,摘心后需保留1个副梢,待其生长2至3片叶后再进行摘心。
对于未进行抹芽与摘心的旺长新梢,需在坐果后1至2周内进行疏枝和短截。疏除过多的发育枝、细弱的结果枝及病虫枝,原则是结果母枝上10至15cm处保留1个新梢;短截则针对生长过旺而未及时摘心的新梢及交叉、缠绕或下垂的枝蔓进行处理,其短截长度需与摘心标准一致,而交叉枝和缠绕枝需剪至交缠处,下垂枝的短截应在离地面50cm为宜。
上一篇:大名核桃纹乌枣的独特魅力
下一篇:桃树采收后的管理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