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枣是我国晚熟鲜食枣的重要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极强,能够在丘陵和川原地区栽植,且具备良好的抗干旱和抗盐碱能力。沾化冬枣果实为圆球形,外观浓红,平均单果重约15克,最大可达30克。果肉细脆,汁多味美,散发着酸甜浓香。幼树的产量较高,第二年每株可产约2.5公斤,而第三年亩产可达500公斤,产量稳定且极少落果。根据数据显示,自1998年至2000年,山东与河南的沾化冬枣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36元,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沾化冬枣适应性强,可在普通酸枣和大枣适宜的土地上栽培。对土壤PH值要求不高,范围在5.5至8.5均可正常生长。
栽植前需挖掘一个尺寸为80×80×100厘米的栽植坑。建议将苗木根系浸水8-12小时后再进行栽植。栽植时,株行距一般为2×3米,行向以南北为最佳。将表土与有机肥混合填入坑中,放入沾化冬枣苗后再填入剩余土壤。填坑后要轻轻提动苗木,以便根系舒展,与土壤亲密接触。栽后要立即灌透一次水。对于干旱地区,可以用1平方米的地膜覆盖树干中心周围,以增强保水能力。
由于沾化冬枣的花粉发育较差,栽培时需要配置授粉品种,可以按8:1的比例种植花粉发育良好的梨枣、酥脆枣、长红枣等品种。
在沾化冬枣园中,早春或秋末进行一次深翻,耕深20-30厘米。萌芽前主要施用氮肥,每株使用尿素0.2公斤;在幼果发育期,可以增施磷钾肥,每株施用磷酸二氢钾0.3公斤。在秋季果实采收后至发叶前施用基肥,结果期树每株施有机肥30-80公斤,配入尿素0.2-0.4公斤、磷酸钙0.5-1.0公斤。盛果期每株需施用100-250公斤的有机肥,并掺入1.0-2.0公斤的过磷酸钙。每次施肥后应进行灌水。
沾化冬枣的树形一般选为小冠疏层形,选留三个主枝作为第一层,第二层1-2个,第三层留1个,层间距分别为80厘米和70厘米。定干高度为70-80厘米,萌芽后应清除距地30-40厘米以下的嫩芽,同时保留强壮的主枝。
此阶段修剪主要是调节树木的生长与结果关系,逐年转向以结果为主,通过对骨干枝头短截来培养各类结果枝组,继续扩展树冠。
沾化冬枣的结果枝是脱落性枝,花芽伴随生长而持续分化,无需特别关注结果枝的培养与调整,只要保持树体结构合理、通风良好,即可实现立体结果。
为提高沾化冬枣的坐果率,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花期放蜂以增加授粉效果;其次,在盛花期喷施0.2%硼砂与0.5%尿素的混合液;最后,在花期主干基径达到2.5厘米时,距离地面10厘米处,每隔3厘米环割2圈,能显著提高坐果率。
加强园内的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要及时处置,挖除并销毁。
针对病虫害,萌芽后可喷洒20%速灭丁乳油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防治枣尺蠖。对于枣龟蜡介壳虫,可使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枣锈病可用1:2:200-250倍的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建议在6月底、7月初和7月中旬各喷一次。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沾化冬枣的种植效果和经济收益。
上一篇:优质鲜食枣品种推荐
下一篇:枣叶壁虱的危害特征及生活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