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在其开花期、幼果期以及嫩叶期,常常面临白粉病的威胁。如果防治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大量落果,从而减少产量。芒果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影响花序、幼果和嫩叶。疾病初起时,受害的器官会出现一些分散的白色霉状小斑块,随后逐渐形成一层苍白色的霉粉层。
在芒果树中,花和萼片最容易受到白粉病侵害,而花瓣相对较抗病。当花和花柄感病后,其生长会停止,无法正常开花,通常在2至3天内脱落。幼果受到侵害时,霉粉层往往会覆盖果面,导致病果在达到手指大小时即脱落。轻度感染的果实可以继续生长,但可能会出现表皮龟裂和木栓组织的形成。而在成熟果实中,感染会导致不定形斑块的出现。通常,白粉病更容易在20℃至25℃的温度下流行。
为了有效防治芒果白粉病,可以采取以下栽培措施:
在药剂防治方面,硫剂如石硫合剂和胶体硫特别是细硫磺粉对于防治白粉病非常有效。在新梢期,可以喷洒石硫合剂,具体用法为春季和秋季使用0.4至0.5波美度,冬季用0.8波美度,夏季则用0.2至0.3波美度,每株树喷药量约为5至7.5千克。此外,还可以喷施硫磺粉及可湿性胶体硫,尽管费用相对较高。
在花期,建议喷洒硫磺粉或稀释150倍的可湿性胶体硫,喷药的最佳时机是在开花前后和花瓣脱落成小果时。需要注意的是,硫磺粉的粒度应细,以确保防治效果,粒度应过300至325筛孔。喷药时应选择早上露水尚未干时进行。
此外,可试用其他药剂进行防治,例如:
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芒果白粉病对产量的影响,确保芒果的健康生长。
下一篇:成年低产芒果园的改造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