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科(Thripidae)是植物重要的害虫之一,主要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本文将深入探讨茶黄蓟马和红带蓟马这两种主要蓟马科害虫的特征、危害及防治方法,帮助农民了解如何有效应对这些害虫。
茶黄蓟马的成虫和若虫会严重损害芒果树的叶片,造成叶片呈现出像热水烫伤的状况,最终导致叶片萎蔫。同时,它们还对果实造成影响,使果实表面出现褐色粗糙斑。除了芒果,此虫还会侵害茶树、香蕉等作物。
茶黄蓟马的成虫体长约1.0厘米,呈黄色,翅膀狭长且透明,边缘有细毛。头部宽度约为其长度的1.8倍,复眼为灰黑色,稍微突出,有三个鲜红色的单眼。触角有8节,约为头长的3倍,前胸宽度为长度的1.5倍,后缘角上有粗短刺一对。卵颜色为淡黄色,呈肾形。若虫初孵时为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色,形态与成虫相似。
茶黄蓟马的年发生代数不详,但在高温条件下可在10多天内完成一代。成虫和若虫均可对叶片和果实造成危害,受害叶片颜色变淡,并出现热水烫伤状,单片叶子最多可容纳19头虫口。受害果实表面会出现褐色线状纹或斑纹,影响商品价值,嫩果在生长过程中即会受到侵害。
发现茶黄蓟马为害时,可以使用80%敌敌畏或40%乐果2000倍液进行喷洒,或使用20%速灭杀丁或2.5%敌杀死4000倍液。若严重,可以每隔7天喷一次,共喷3次进行有效防治。
红带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对芒果树小苗的危害极大,使叶片上出现无数污黑斑点,最终导致叶尖变黑,叶缘卷曲,整株植物枯死。这种害虫还会在叶片上排出红色液状物,干燥后形成锈褐色或黑色的斑点,影响光合作用。除了芒果外,红带蓟马还会影响橡胶、咖啡、腰果、荔枝、龙眼、柑桔等诸多作物。
红带蓟马的成虫呈长形,黑褐色,体长在1.0到1.5厘米之间,翅缘的缨毛浓密,呈灰黑色。卵为肾形,黄白色,约长0.25厘米。若虫长形,黄体色,腹部基部具有亮红色带状,充分成长时约1.0厘米。蛹同样呈长形,与若虫相似,但具完全发育的翅芽。
红带蓟马一年大约发生10代。雌成虫通常采用孤雌生殖,单产卵于叶下表面,并附带一滴类似粪便的物质,卵期为1到3天,蛹期约为6天。成虫和若虫常栖息于靠近主脉的凹陷处,腹部末端翘起,且尾端常带有一球状液滴。
一旦发现红带蓟马为害,可喷洒40%乐果或50%杀螟松,或使用80%敌敌畏1500倍液进行防治,以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上一篇:芒果面临的威胁:煤烟病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芒果采收的最佳时机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