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煤烟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芒果产区。在近年来,此病的危害愈加显著,严重影响了芒果的果质以及经济发展。
初期症状表现为果皮表面出现小黑点,类似煤灰。随着果实的成长,这些黑点逐渐扩大,最终形成大面积的黑色污点,病情通常由果蒂向果腰蔓延。果实干燥后,这些污点不易去除,虽然可以通过浸泡在水中并用湿纱布轻轻擦洗来清洁,但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果皮整体变黑,极大地影响商品价值。
煤烟病对叶子的影响主要是减少叶面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整体的生长和发育。
芒果煤烟病由三种真菌引起:三叉孢菌(学名:Tripospermum acerium)、煤炱菌(学名:Capnodium mangiferae)和小煤炱菌(学名:Meliolam angiferae)。
这些病菌主要依靠昆虫传播,利用昆虫的排泄物作为养料进行繁殖。它们在寄生表面生长并蔓延,偶尔会借助“吸胞”进入寄主细胞进行繁殖。果园的环境条件对病害发生影响显著,尤其是低洼潮湿的果园,以及管理不善的果园更易发病。同时,昆虫分泌的蜜露为病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常见传播虫种包括介壳虫、叶蝉、蚜虫及红蜘蛛等。
合理施肥和灌水,以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在多雨的季节,需做好排水措施,保持适当的温湿度。科学修剪可以调节通风透光,同时结合中耕除草,保持果园清洁,以减少病害发生。
特别要关注介壳虫,常见类型包括椭圆盾蚧和矢尖蚧。这些昆虫的成虫对农药抵抗力较强,因此应在其若虫阶段进行药物喷施。介壳虫的若虫期通常在5月中旬、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及10月上旬。可以使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施,并注意覆盖叶片背面。
防治工作应集中在花期和果期。推荐使用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结合喷雾,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