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树研究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苹果轮纹病菌的侵染特性研究。他们通过不同时期对苹果新梢和多年生枝条进行人工接种,深入了解病菌对苹果树的影响和传播途径。
苹果轮纹病的主要病源通常来自于苹果树的病枝干。这种病害不仅显著削弱了树木的生长势,还可能导致树木死亡。因此,研究轮纹病病菌在苹果枝条上的侵染特性,成为控制病害和减少田间菌源的重要基础。
本次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进行,供试的苹果品种包括红富士和短枝华冠。研究人员从郑州、灵宝、孟州、商丘、宁陵、虞城等地采集了相应的轮纹病菌种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在5月至8月份对当年新梢的侵染最为显著。其中,5月至7月为侵染高峰期,随着8月份的到来,侵染率显著下降,9月后则基本不再发生侵染。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病菌对各种年龄段的枝条均具侵染能力,而7月份显示出对1至2年生枝条的侵染倾向,3年生及以上的枝条则难以受到侵染。至9月份,所有年龄段的枝条均未再受到侵染。
苹果轮纹病菌主要通过树皮的皮孔进行侵染,其侵染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树皮的老化程度、环境因素以及寄主内部某些酶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同时,果园内外是否存在其他侵染源、这些源的致病力及其动态变化也对病菌的侵染能力有显著影响。
试验结果发现,树皮的嫩度直接影响侵染的易感性。如果树皮处于幼嫩状态且存在皮孔,无论其年龄如何,枝条都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相反,随着树枝年龄的增加,即便树皮上存在皮孔,其被侵染的概率也显著降低。
通过这项研究,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索苹果轮纹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这将有助于果农在实际生产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轻苹果树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