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下痢是一种发病率高、病因复杂、难以治愈且死亡率高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伴有腹泻症状的胃肠炎、全身中毒和机体脱水。
研究表明,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在生后初期的犊牛腹泻发生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这两种病毒并不能直接引起犊牛死亡,但它们的存在会导致犊牛肠道功能减退,易继发细菌感染,尤其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此外,母乳过浓、气温突变、饲养管理失误和卫生条件差等因素也会明显促进本病的发生,犊牛下痢在集约化饲养的犊牛群中尤为多发。
本病多发于生后第二至第五天的犊牛,病程约2-3天,呈急性经过。病犊牛突然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高达39.5-40.5℃,不久后排出灰白、黄白色水样或粥样稀便,粪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后期粪便中含有粘液、血液等,粪色由瓿色变为褐色或血样,具有酸臭或恶臭气味。病犊的尾根和肛门周围被稀粪污染,尿量减少。约1天后,病犊背腰拱起,肛门外翻,常见里急后重,张口筛;哞叫,病程后期牛常因脱水衰竭而死。
对于刚出生的犊牛,可以尽早投服预防剂量的抗生素药物,如氯霉素、痢茁净等,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此外,可以给怀孕期的母牛注射当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株所制成的菌苗。在本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应考虑给妊娠母牛注射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疫苗,以有效控制犊牛下痢症的发生。
治疗本病时,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出敏感药物后再行给药,临床上常选用氟哌酸和氯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抗菌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补液,以强心和纠正酸中毒。可以口服ORS液,或进行静脉注射补液,轻症每天补液一次,重危症每天补液两次,补液速度以30-40毫升/小时为宜。
上一篇:皮埃蒙特牛的魅力与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