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牵牛,又名碧冬茄,属于茄科植物,是重要的盆栽和花坛植物。我国自20世纪初开始引种栽培矮牵牛,最初仅在大城市有零星栽培。80年代初,开始从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引进新品种,同时我国花卉育种家也开始培育矮牵牛品种,并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又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引进大量新品种,并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了矮牵牛的发展,育出了抗热、抗雨和抗病的品种。
矮牵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叶片卵形,全缘,互生或对生。花单生,漏斗状,花瓣边缘变化多样,花色包括白、粉、红、紫、蓝、黄等,此外还有双色、星状和脉纹等。
植株矮小,花径3~4cm,开花特早,花量丰富,花期持续时间长,无需激素处理和打顶处理。生长适温为10℃至25℃,播种后14至15周开花。
生长适温为10℃至25℃,播种后13至14周开花,花边为白色,株高30cm,花径7.5cm。
株高25至30cm,抗病性强,对恶劣天气有良好的耐受性。播种后8至10周开花,花多而密,特别适合夏季种植。
株高25至30cm,花大,花径8至9cm,株型紧凑,开花早。花边为奶黄色,中央为黄色,播种后10至11周开花。
早花型,生长适温为10℃至25℃,播种后9至13周开花,花径9cm,株高25至30cm,株型紧密,长势整齐,表现良好。
生长适温为10℃至25℃,播种后9至13周开花,株高15至18cm,蔓长90至120cm,适宜吊篮栽培。
早花且多花,蔓长50至60cm,适宜吊篮栽培,生长期为12至15周。
矮牵牛原产于南美,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热、不耐寒,怕雨涝。其生长适温为25℃至30℃,冬季温度最好在4℃至10℃,低于4℃时植株生长停止,能耐受-2℃的低温。夏季温度高于35℃时,部分品种虽然仍能生长,但生长缓慢,大部分品种停止生长。矮牵牛喜干怕湿,在生长过程中需充足水分,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应在早、午、晚浇水,保持盆土湿润。梅雨季节雨水过多对矮牵牛生长十分不利,盆土过湿会导致茎叶徒长,花期雨水多则花朵褪色、易腐烂,若遇阵雨,花瓣容易撕裂。长期积水会导致根部腐烂,整株萎蔫死亡。
矮牵牛种子细小,每克种子约有9000至10000粒,发芽适温为20℃至22℃,播后6至8天发芽。播种前需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对介质进行消毒处理。播种介质可用泥炭土、椰糠和珍珠岩按2:1:1的比例配制,通常可播于穴盘或苗床。播种后轻轻用手挤压,使种子与介质粘合,然后用喷雾器喷透水,再盖上报纸或塑料薄膜,保持湿润,待种子发芽后将报纸翻开。
室内栽培全年均可进行,花后剪取萌发的顶端嫩枝,长2至3个节,去掉下叶,大叶剪去一半,然后用“根太阳”生根剂400倍液和黄泥混合成泥浆,将插穗剪口蘸点泥浆,处理后插入育苗池,插苗池介质可用粗沙或黄泥,温度保持在20℃至25℃,插后8至10天可移栽上盆。
根据矮牵牛的生长特性,要使盆栽矮牵牛达到花繁叶茂,需抓好浇水、施肥、摘心和疏蕾等工作。
矮牵牛喜干怕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水分,特别在夏季高温季节,应在早、午、晚浇水,保持盆土湿润,避免积水,长期积水会导致根部腐烂,整株萎蔫死亡。
矮牵牛喜肥,但在生长期间要注意施肥方法,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或腐熟饼肥。施用氮肥过多易导致徒长,植株易倒伏,且只长叶片不开花。
栽培矮牵牛时一般不需要摘心,若有些品种需要摘心,应在苗期高5至6cm时进行。
矮牵牛在壮苗期会萌发出许多花蕾,通常在整个生长期间都不需要疏蕾,但有时可采用疏蕾的办法来控制花期。
常见病害包括由病毒引起的花叶病和由细菌引起的青枯病。首先,盆栽土壤必须消毒,出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并用1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洒防治,也可使用甲基托布津、好生灵、百菌清等农药800倍液喷杀。虫害方面,蚜虫为害可用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000至2500倍液喷杀,也可用万灵800至1000倍液喷杀。
矮牵牛在市场调节和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风吹,以免造成茎叶脱水、花朵吹裂,影响盆花质量。集装箱运输时,需防止花朵萎蔫,装箱前需确保盆内浇足水,并在上市前15天喷洒0.2至0.5mmol/L硫代硫酸银,以抑制乙烯产生,减少花朵脱落。
上一篇:高效肉牛快速育肥方法
下一篇:七彩鱼饲养指南:三种牛心食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