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先天性胚胎病:有的奶犊牛一生下来便出现死胎、畸形胎或弱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代近亲繁殖、母牛在妊娠期间营养不良或患其它影响胚胎正常发育的疾病,如传染性布氏杆菌病。
1.2 分娩困难:因母牛分娩困难或人工接助产不当均会造成新生犊牛的某些疾病,如窒息假死、异物性肺炎、肢体拉伤、脱臼等。新生犊牛发生这类疾病后,往往因处理不及时而造成死亡。
1.3 护理不当:新生犊牛脱离母牛后,由于护理不当,易发生多种疾病,如感冒、肺炎、便秘、腹泻、脐炎、脐尿管瘘和腕关节碰伤等。这些疾病极易造成犊牛死亡,有的会留有后遗症。
1.4 母牛产前缺乏运动:孕牛由于长期拴养,缺乏运动,加上饲养环境、饮食受限,易造成难产,导致犊牛死亡。正如农谚所言:“产前不动弹,生产有困难”。
1.5 母牛老弱病残:老弱病残的母牛本身体质虚弱,生产性能减退,这种牛受孕后如果饲养管理工作跟不上,很容易出现死胎、弱胎或难产等现象。
1.6 喂养不当:新生犊牛生长发育快,代谢功能旺盛,如在喂养时饥一顿,饱一顿,乳温忽高忽低,饲喂时间不定,极易导致腹泻、便秘等,如哺乳不足或饲料营养缺乏,则易发生营养不良症,使其生长发育缓慢,体质差,对环境适应能力低,抗病能力减弱,最终导致死亡。
2.1 加强良种繁育:新生犊牛要来自具有良好遗传潜能、体质健壮、血缘关系清楚的父母代。禁止近亲繁殖,防止良种性能的逐步退化及成活率的降低。
2.2 加强哺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泌乳牛经过长期的泌乳和妊娠,营养代谢已处于负平衡。因此,在分娩前必须保证60天的干乳期,以利于乳腺的休息和再生,满足胎儿发育需要和恢复母牛体力。
2.3 科学及时接助产,确保母子平安:要加强对母牛分娩前的观察,充分做好接助产的准备工作,防止分娩时处于被动。
2.4 细心关照乳牛,适当增加运动:对孕牛要细心关照,要在产前20天左右,选晴天牵牛到户外遛一遛,晒晒太阳,同时每天要认真刷拭1~2次牛体。
2.5.1 尽早喂初乳:初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可赋予初生犊牛抗御多种传染病的能力。因此,产后90分钟内必须饲喂第一次初乳,数量掌握在1.0~1.5千克左右。
2.5.2 力争早期断乳:早期断乳不仅能减少成本,而且有利于犊牛内脏尤其是消化器官的发育,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
2.5.3 保证充足饮水:生后1周就练习饮水,先用温水掺入适量牛奶,诱其饱用,经过两周后,改为常水。
2.5.4 补饲草料:奶犊牛产后10天左右可逐渐补饲玉米粥料,产后30天左右逐渐补饲优质柔软的干草。
2.5.5 经常运动:要给犊牛留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保证每天均能自由运动2~3小时,以促进体质健壮。
2.5.6 保持良好生活环境:犊牛舍要经常清理粪便,勤换垫草,并常撒些草木灰或石灰消毒。
2.5.7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在做好常规卫生保健的基础上,平时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生病犊牛,并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犊牛健康生长发育。
上一篇:春耕季节耕牛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黄牛急性死亡的预防与治疗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