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性成熟后或产后长时间不发情被称为病理性乏情。奶牛在产后一般应在40至60天内发情,及时配种是确保每年一胎的关键。然而,产后长期不发情的情况在生产中较为常见,这会导致母牛无法及时配种,延长产犊间隔,降低繁殖率,影响奶牛的正常产奶,从而大幅降低牛场的经济效益。技术人员应对14月龄以上的不发情后备牛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进行生殖器官检查和分析,采取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等措施,以恢复其性机能。
后备牛达到性成熟年龄时,可能没有发情周期,或在达到性成熟后仅出现一两次发情,随后又长时间不发情。
母牛分娩后长期不见发情,或在分娩后出现1至2次发情后,长时间不再发情。
隐性发情是指卵巢有卵泡发育但不表现出发情的现象。
奶牛不发情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和性周期停止等。
饲料品质不良,特别是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饲喂量不足,营养负平衡,常导致母牛消瘦。
环境潮湿、闷热、光照不足、寒冷和运动不足等管理因素也会影响奶牛的发情。
母牛患有代谢疾病、蹄病、寄生虫病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能导致体质下降。此外,子宫疾患如子宫积脓、干尸化、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炎等,会影响前列腺素PG的释放,进而影响发情。
高产奶牛的脑垂体大量产生促乳素,而促乳素会抑制发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偏低或比例失调,也会导致有卵泡发育的母牛无法表现发情。
母牛长时间无发情症状,阴户有皱纹,阴道壁及阴唇内膜苍白、干涩,母牛表现安静。有些母牛消瘦,被毛粗糙无光泽;而有些母牛体况较好,毛色光泽。
造成奶牛乏情的卵巢疾病包括卵巢发育不全、卵巢静止、卵巢萎缩、持久黄体、黄体囊肿和急性卵巢炎等。
应供给全价饲料,补充青绿饲料,避免单独拴系饲养,建议与发情母牛混群饲养。可肌注三合激素,每次2至4支,隔天一次,3至4次为一个疗程,同时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000至5000单位/次。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消除致病因素,以促进奶牛体况恢复。结合激素治疗,肌注促排3号(LRH-A3)25微克/次,连续3天,并配合肌注孕酮200毫克/次,连续3至4天。
可肌注氯前列烯醇0.4至0.6毫克,药后3至5天开始出现发情,若无子宫疾患可配种。
一次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6毫克,5天后若仍不发情再注射一次,同时肌注地塞米松15毫克。
可肌肉注射FSH100至150单位/天,连续2至3天。
上一篇:牛瓣胃阻塞的诊疗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