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病,主要通过蝇类昆虫的接触传播。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眼部症状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双眼失明。传统上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我们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牛15例、羊28例(绵羊21例、山羊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该病主要影响牛羊的双眼,发病后表现为眼红肿、疼痛、羞明、流泪,角膜上出现化脓性结节,且角膜周围血管增生。
由于肝开窍于目,肝主目,因此在肝火上炎的情况下,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肝明目。
在小地窝堡,王某的短角杂种牛于6月20日就诊。畜主反映该牛数日来双眼流泪、睁不开眼,因眼痛而拒食。临床检查发现,患牛双眼紧闭、羞明流泪,检查时表现出高度敏感,结膜潮红,角膜上有豌豆大化脓性结节,体温39.5℃。治疗方剂为:龙胆草30克、黄芩30克、栀子30克、野菊花30克、柴胡30克、车前子30克、泽泻30克、生地30克、当归30克、甘草15克,三剂,煎服,一日一剂。服用一剂后,体温降至39.0℃,双眼能睁开,但仍羞明,流泪减少,结膜潮红减轻。再服两剂后,双眼完全睁开,不再流泪,角膜翳基本退去,结节显著减少,周围增生的血管消失,牛的精神和食欲恢复,体温降至38.5℃。由于龙胆泻肝汤为苦寒之剂,过量使用可能伤害脾胃,因此停止用药,进行观察。一周后复查,该牛已完全恢复正常。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传染性强,眼部症状严重,若治疗延误,极易导致双眼失明。根据“肝开窍于目”、“肝主目”的理论,对该病进行肝脏治疗。由于该病为感染性疾病,选用龙胆泻肝汤以清热。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能有效泻肝火,黄芩和栀子则辅助龙胆草泻火;原方中有木通,但因其可能损害肾,故用野菊花替代以清热明目;车前子和泽泻则清利湿热;柴胡疏肝解郁。由于本方大苦大寒,可能伤害脾胃,因此加入当归和生地以活血养血,确保邪去而不伤正;甘草则起到和中解毒的作用。由于本方为苦寒之剂,通常只用三剂,但多例治疗表明,若及时治疗,三剂足以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