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犊牛的腹泻是多因素的。大量检测表明,急性犊牛腹泻是由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而引起的,而这些细菌和病毒在健康犊牛肠道内是普遍存在的。据资料记载,犊牛腹泻与病毒有关的占70%、与大肠杆菌有关的占29%、与隐孢子虫有关的占33%。大肠杆菌是犊牛腹泻最常见的细菌性原因,多感染20日龄以内的犊牛,粪便带有血液和炎性产物。沙门氏菌引起2~6周龄的犊牛发生腹泻,也常见于2~3月龄的犊牛发病。魏氏梭菌引起犊牛发生急性出血性肠炎和迅速死亡。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多见于5~15日龄犊牛,也见于6~24月龄的青年牛发病。隐孢子虫是引起3~35日龄犊牛发生腹泻的常见原虫病,球虫感染3周龄以上至1岁龄的牛。此外,肠道线虫、微量元素铜缺乏、硒缺乏也会引起犊牛腹泻。
饲喂过量牛奶、喝大量不卫生的饮水、突然变更食物,所有这些都是诱发腹泻最常见的原因。如果不及时纠正和治疗,最终造成患犊消瘦、虚弱,极易引起继发感染,致病情转重。
凡腹泻的犊牛,都有程度不同的脱水。该病在重剧脱水和肠道感染的情况下,患犊常处于脱水性休克状态和中毒性休克状态,或二者并存。因脱水所致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而损害生命重要器官(心、肾、肺)所致死亡。所以脱水性休克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为此,抗休克疗法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
处于休克状态的犊牛,临床检查为:脉搏快而弱,可视黏膜苍白,皮温下降,耳鼻、四肢末端冷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4秒),尿量少。犊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极度衰弱,常卧地不起,昏迷。
休克治疗,要以液体疗法为主,即及时、正确地补足有效循环血量,平衡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
在实施液体疗法时,首先要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脱水程度在临床上多凭经验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档次。补液量按30~100ml/kg体重计算,以满足患犊三方面体液损失的需要,即积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
据测试,该病的电解质紊乱表现,以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最为常见,该病脱水性质为缺盐性脱水。缺盐性脱水的患犊,临床表现为缺乏口渴感,全身疲乏,四肢无力,皮肤弹性差,肌痉挛,脉细数等低血钠症状。因此,输液时,选用离子溶液为主,即生理盐水、复方生理盐水为主。
据临床观察,凡脱水严重的犊牛,一般都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当犊牛处于躺卧和衰竭状态,特别是失水量≥体重的8%时,补碱刻不容缓。选用作用迅速的碳酸氢钠进行治疗。
当大量输液,酸中毒纠正以后,可引起低钾血症。此时,适宜补钾,剂量为10%氯化钾0.3~0.5ml/kg体重。补钾时,每次少量,连续使用。
当患犊血管通透性增强,输液和脱水在治疗中出现矛盾时,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效果较好。该药输入后能增加血液的胶体渗透压。
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是,加强护理,将应激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提倡高质量的营养支持,给以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和应用免疫增强剂;尽早地实施液体疗法,提倡选用中草药制剂。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能降低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具有抗炎、抗毒素、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
早期禁食,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适时禁止犊牛吃奶8~24小时,在禁食期间不给犊牛任何食物。
妊娠母牛的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与胎儿的发育和初乳的质量成正比。健康营养好的母牛初乳分泌量多,乳中营养丰富。
初乳中球蛋白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病毒都有免疫作用,初生后20日龄其自身的免疫预防机能尚不健全。
上一篇:奶牛流行热的全面防控策略
下一篇:奶牛外科感染的治疗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