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衣不下是指母牛产后超过12小时而胎衣仍然不能排出体外,滞留在子宫内。近年来,在黄牛改良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此病,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些农户养牛技术较差,普遍使用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喂养,造成饲料单一,营养缺乏。建议对怀孕母牛的饲喂要合理搭配饲料,增加粗料、青绿多汁饲料和农作物秸秆的比例,并添加含钙、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剂。
在农忙和青草茂盛季节,母牛的运动量较大,而在冬季活动量减少。建议在怀孕1~2个月时,活动量相对少些,怀孕8~9个月时,活动量要增加,每天舍外运动不少于4小时。
在离母牛预产期45天和15天时,各肌注1次亚硒酸钠VE,每次5毫升;产后让母牛饮温盐水2000~5000毫升;也可在产后2~3小时后注射缩宫素100~150U,以预防胎衣不下。
母牛胎衣不下时,一般不采用手术剥离,可利用以下药物治疗:
1. 产后6~8小时,肌注缩宫素100~150U,2~4小时后再重复1次。
2. 子宫灌注“宫净”400~600毫升,消炎、缩宫,促进胎衣排出。
3. 子宫灌注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加土霉素4克。
4. 灌服中药加味生化汤,促进胎衣排出。
5. 注射0.25%的比赛可灵,效果显著,剂量依病牛体重而定,每12小时1次。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母牛胎衣不下的问题,确保母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率。
上一篇:奶牛流产的传染病及其防治关键措施
下一篇:河南省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