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人和畜禽。在我国,牛结核病尤其严重,奶牛是最常见的感染对象。有效控制这一疫情对于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奶牛结核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牛结核病的主要病原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奶牛最易感染,其次是黄牛、牦牛和水牛。结核分枝杆菌有三种类型:牛型、人型和禽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感染,尤其是带菌的牛奶对人类的公共卫生构成威胁。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空气和饲料传播。
根据受影响的器官,牛结核病可分为肺结核、肠结核和乳房结核等类型。
主要表现为长期干咳、呼吸困难和逐渐消瘦,肺部常见白色或黄色结节,切开后可见干酪样坏死物。
以消化不良和顽固性下痢为特点,粪便可能带血或脓汁。
表现为乳房肿大,泌乳量减少,严重时乳腺萎缩。
奶牛结核病的防制应以“预防为主”为方针,采取监测、检疫、扑杀和消毒等综合措施。
使用提纯的结核菌素进行皮内注射和点眼试验是常用的诊断方法。每年定期监测,阳性牛群需进行多次监测,阳性牛应被扑杀。
通过皮内注射和点眼的方法进行检疫,确保牛群的健康状态。每年应进行多次检疫,特别是新引入的牛只。
阳性反应的牛应立即隔离并进行临床检查,确诊为开放性病牛的应立即屠宰。
饲养人员需定期检查健康状况,圈舍应定期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对受威胁的犊牛进行卡介苗接种,病初及症状轻者可使用异烟肼进行治疗。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已成为农村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为确保人畜健康,必须对所有奶牛进行登记和监测,实施综合性防制措施,以有效控制奶牛结核病的传播。
上一篇:防止奶牛流产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