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脂肪是瘤胃难解的一些物质,包被于油脂表面,使其避免瘤胃发酵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脂肪的目的,而不被瘤胃破坏。脂肪进入小肠后即可被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
保护性脂肪应用于奶牛,能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奶质,降低应激危害和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等。保护性脂肪喂奶牛好处多,是一项新技术。
在实际应用保护性脂肪喂奶牛时,应选择保护性脂肪产品中碳链短的脂肪酸,保护性碳链短的脂肪酸进入肠道吸收得好,利用率高。同时,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可比饱和性脂肪酸好吸收、效果好。
若在生产中使用的脂肪未被包被处理,在喂奶牛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添加量。添加过量既造成浪费,又降低奶牛采食量,以致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一般在奶牛日粮中总脂肪含量达到5%~6%时,奶牛的利用率最好。
产犊后的奶牛消耗体力大,加喂脂肪的本身也是一种应激,故奶牛产后不宜在短期内添加。应在产后的3周~5周后加喂,加喂后应激的影响较小,产奶量会出现暂时下降,但随后产奶量会逐渐增加。
喂奶牛保护性脂肪,应喂给优质干草,使纤维量达到要求,可促使瘤胃多产酸,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脂肪的作用。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才能明显提高,在日粮中干物质粗纤维含量在17%的水平,酸性洗涤纤维21%。
奶牛保护性脂肪主要适用于高中产奶牛,对低产奶牛不适应,饲喂效果不好。若牛群平均泌乳量低于25.5千克,可不必添加油脂,泌乳量超过这一平均值,则可添加脂肪,以提高日粮能量能度,满足其生产需要。
喂奶牛保护性脂肪,应逐渐增加喂量,避免适口性差的问题。应分3个阶段过渡到要求的定量,一般经3周~4周达到使用全量,这样做不会明显影响奶牛的适口性。
下一篇:奶牛配种时需关注的关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