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菌种接种过程中,由于人为切割,菌丝往往受到损伤,从而影响其生活力。为了帮助菌丝快速恢复生长,我们需要将接种后的木段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促进菌丝在木段中萌发、定植和繁生。这一过程被称为上堆发菌。
在进行发菌之前,选择合适的堆场至关重要。堆场应远离村庄,靠近水源,并避开粪堆和垃圾场,以确保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此外,堆场需要背风向阳,为菌丝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堆放之前,应该在地面上垫上石块,以使耳木脱离地面,然后将已接种的耳木按照粗细与长短进行分类,并分开不同品种。堆放时采用“井”字形排列,堆高应保持在100厘米左右,耳木之间留有5厘米的间隙以保证通风。最后,整个堆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保护菌丝。
一旦堆放完成,堆内温度应保持在20到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约80%。为确保堆内部有新鲜空气,建议在晴天中午时将薄膜掀开进行通风,若温度过高则要及时调整,以免对菌种造成伤害。
木耳菌是好气性真菌,生活过程需要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及时的通风换气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满足菌丝发育的需求。
在上堆的第七天,应进行第一次翻堆操作,将每堆耳木的上下内外位置进行调换,以确保发菌均匀。之后,每隔7天翻堆一次,同时观察耳木的干湿情况,如湿度不足可每隔4到5天喷洒水雾增加湿度。每次喷洒后,需等待树皮稍干再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止杂菌感染。
通常经过3到4次翻堆后,菌丝会向木质部伸展,并在耳木上出现少量耳芽,这时可以进行散堆排场,为接下来的收获打下基础。
上一篇:日光温室蔬菜间作套种黑木耳
下一篇:袋栽黑木耳烂棒原因和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