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免疫控制是减少牛口蹄疫疫病发生的有效办法之一,但在免疫过程中,时有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的症状通常在一小时内出现,包括牛气喘、流涎、流泪、眼结膜充血、水肿、全身肌肉震颤等。部分牛可能出现精神萎靡、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情况,甚至有的会倒地不起。
笔者曾对7家奶牛饲养专业户进行走访,共调查大小奶牛347头,出现过敏反应14头,引发其他疾病的5头。主要反应发生在体质消瘦的犊牛和怀孕4~6个月的母牛,反应程度因个体和饲养环境而异,时间为1~5天不等。所有接种动物中,只有一头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但疫苗反应导致其他疫病从潜伏期直接转入明显期的现象并不罕见。
一旦发生过敏,牛首先应注射5毫克的肾上腺素,并用18~20号针头进行牛尾静脉放血,效果显著。对于重度过敏的牛,为了进一步稳定血液循环,可用200毫升10%浓度的氯化钙溶液、500~1000毫升10%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一起进行静脉注射,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为减少此病的发生,在疫苗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预防接种前,应对被接种的禽畜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调查,特别注意其健康情况、年龄、是否怀孕或泌乳,以及饲养条件的好坏等。
尽量不惊吓、哄打接种动物,以减小应激因素。
接种时应严格执行消毒及无菌操作,注射器、针头、镊子应经过高压或煮沸消毒,注射时每注射一头家畜调换1个针头。
疫苗使用前应详细查看瓶签说明,确保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用时必须充分振荡,使其均匀混合后才能使用。
吸取疫苗时,先除去封口的火漆或石蜡,用酒精棉球消毒瓶塞。瓶塞上固定一个消毒的针头专供取药液,吸液后不拔出,用酒精棉包裹,以便再次吸取。
注射用过的针头,不能吸液,以免污染疫苗。针筒排气溢出的药液,应吸积于酒精棉球上,并将其收集于专用药瓶内,用过的酒精棉球、碘酒棉球和未用完的药液放入专用瓶内,集中烧毁。
家畜在免疫接种后,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抵抗力降低现象,因此应有良好的护理和管理条件,特别注意家畜的使役,以免过分劳累而产生不良后果。
备足应急药品,免疫后注意观察1~3天,如出现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立即用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上一篇:牛羊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