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是仔猪出生后面临的最大应激因素。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很多猪场实行21至35日龄断奶的策略,以提高种群及设备的利用率,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然而,在某些技术条件不完善的猪场,早期断奶仍然存在高发病率、生长缓慢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因此,养猪业者需要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早期断奶的仔猪代谢机能旺盛,消耗大量营养,但其消化系统却不够成熟。断奶后,胃内容物的pH值升高,导致小肠的抵抗能力减弱,容易造成营养性下痢。
出生时,仔猪胃中仅有少量凝乳酶和胃蛋白酶,由于胃底腺不发达,消化酶的活性不稳定,影响了多种饲料的消化能力,这也直接导致早期断奶后腹泻的发生。
仔猪在出生后24至36小时内可以吸收初乳中的抗体,但这种被动免疫在7日龄后迅速下降,而主动免疫则要在4至5周后才逐渐建立,这使得它们在断奶后的免疫力极其薄弱。
早期断奶的仔猪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寒冷影响。缺乏充足的保温措施时,仔猪抵抗力减弱,易生病。
由于上述因素,早期断奶的仔猪常显示出食欲差、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最终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和疾病发生率上升,称为早期断奶综合征。
养殖者需保障妊娠、哺乳期母猪的良好管理,提供洁净的饮水,提前补料等。同时,创建适合仔猪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减少应激反应。
断奶前后仔猪的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应控制豆粕的用量,多使用易消化和增强免疫力的原料,如血浆蛋白和乳制品,并制定适宜的饲料配方以抑制腹泻。
断奶后的仔猪需保持在同一环境中,降低应激,一般建议采用原圈培育法,以减少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压力。
应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适宜环境温度可促进仔猪的健康成长,湿度应保持在65%至75%之间。
在改善饲养条件的同时,可以为仔猪提供玩具,分散注意力,预防咬尾等行为的发生。
建议在饮食中加入有机酸和酶制剂,以保持胃肠道酸度,激活消化酶。同时,补充益生素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增强免疫力。
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仔猪在免疫关口时获得足够的保护,提高整体存活率。
综上所述,虽然早期断奶有其效益,但养殖者需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来有效应对由此引发的问题,从而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和养殖效益。
上一篇:荔浦芋头如何种植
下一篇:香菜种植方法和时间,怎么种植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