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20日龄至4月龄的猪,尤其是断奶前后的仔猪。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大肠发生坏死性炎症。近年来,虽然在大、中型猪场中发病率较低,但在小型猪场和农村养猪户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未免疫或免疫失败,仍然频繁发生。长期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防治,导致了耐药性的产生。基于相关文献的启示,我们开展了康复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未注射过仔猪副伤寒疫苗,自然感染并经确诊的猪群,临床症状明显且未用药物治疗,体况良好,体温、食欲、排粪正常,自然康复约10天的猪作为采集血清的对象。
在无菌室内进行血清采集,严格消毒后,剃毛并消毒颈部,切开皮肤与脂肪,暴露颈静脉,导流血液。血液盛器用塑料布封盖后,放置在光线较暗的无菌室,待血清析出后分装入无菌玻璃瓶,蜡封胶盖,保存于冰箱中。
选择广西贺州市某小型猪场的65日龄仔猪75头,未经过仔猪副伤寒疫苗免疫,自然发病,确诊为仔猪副伤寒。
将75头病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头。第1组注射康复血清,第2组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第3组不进行任何治疗。
治疗后12~24小时内,病猪体温下降,精神状态好转,食欲增加,排粪正常,5~10天内完全康复者判为治疗有效。
治疗结果显示,第1组有效率为92%,死亡率仅为8%;第2组有效率为64%,死亡率24%;第3组自然康复率为28%,死亡率60%。第1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
病例1中,采用康复血清治疗的康复率为90.6%,而使用抗菌素的康复率仅为61.1%。病例2中,康复血清的康复率为91.4%,显著高于抗菌素的60.9%。
采用康复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是一种有效的方案,值得推广。
选择康复猪时,应确保其在痊愈后十天内无其他病原菌。
仔猪副伤寒易与其他微生物病原菌并发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结合其他药物,并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以充分发挥康复血清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猪肺部病理分析与临床意义探讨
下一篇:合理添加维生素以优化猪饲料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