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群发病,常见于1至3月龄的仔猪,尤其在出生后的3至7天及断奶后的10至15天内,发病率较高。此病不仅影响仔猪的生长率,还可能导致成活率下降,给养猪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并采取有效的营养调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仔猪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通常可分为生理性腹泻和病理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多因应激、营养不良及消化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而病理性腹泻则与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密切相关。本篇文章将主要讨论针对仔猪腹泻的营养调控对策。
选择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是防治腹泻的重要措施。动物性蛋白质如乳清粉、血浆蛋白粉和鱼粉,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促生长因子,能够有效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在仔猪断奶初期,添加适量的乳糖或乳清粉可以促进消化道内乳酸菌的生长,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此外,乳酸菌分泌的乳酸有助于降低胃内容物的pH值,增强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效果。
仔猪的胃酸分泌能力较弱,因而添加酸化剂能够有效提升饲料的消化能力。研究表明,适当的酸化有助于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改善采食量。
益生素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同时,酶制剂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仔猪的腹泻发生率。使用酶制剂与益生素的组合进行营养调控是有效的防治手段。
在仔猪断奶前进行充分的补饲,可以帮助仔猪更快适应固体日粮,促进消化道的发育,从而提升对抗日粮抗原的耐受力。
有机微量元素如有机铬和复合微量元素的使用,对仔猪的健康生长和腹泻防治具有积极作用。适量添加这些微量元素可有效促进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均匀性。
除了营养调控,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措施也十分重要。采取科学的饲料加工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少仔猪断奶后的腹泻发生率。
综上所述,结合合理的营养调控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提升养殖效果,为养猪业降低经济损失。
上一篇:特种野猪养殖圈舍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下一篇:纯种野猪驯养与繁殖的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