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育肥是为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量多质优的猪肉,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养猪生产者必须依据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科学地安排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确保猪只及胴体的优良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生长过程被划分为生长期和肥育期。生长期为猪只体重20至60千克,此阶段各组织和器官的发展尚不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的功能较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肥育期则为体重达到60千克后,器官和系统功能逐渐完善,猪只的消化吸收能力大幅提高,脂肪组织生长迅速,而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则相对缓慢。
育肥猪的经济效益主要由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来体现。为此,生产者需根据猪的需要合理配制日粮,以提高瘦肉率和肉料比。研究显示,过量能量摄入会导致胴体品质下降,而蛋白质的适宜水平能够改善品质量,因此日粮中能量与蛋白质的比例必须合理。
猪的营养需求复杂,仅靠单一饲料无法满足。通过多种饲料搭配,可以发挥其互补效应,提高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
要固定喂猪的时间和次数,保持喂养规律,改善猪的消化功能。喂量要因猪只的食欲和生长阶段而调整,确保每次喂养能够使猪保持良好的食欲。
生饲料能够更好地保留营养成分,降低饲养成本,也有助于避免高温对饲料品质的损害。
日粮应该保持适度稠腻,过稀的饲料会影响猪的消化吸收,也可能引发排尿增多,从而消耗体热。
自由采食有助于增重,但可能导致体脂肪过多;限制饲喂则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但增重速度较慢。
饲料品质直接影响猪的增重及肉质。高不饱和脂肪酸饲料会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保存,因此需选择适当的饲料以保持肉质。
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等进行合理分群,以促进其均衡生长,同时在饲养过程中适时调整分群状况。
通过良好的卫生管理和调教,能够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猪的日增重及饲料利用率。
合理的温度管理对猪的生长至关重要,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极端寒冷或炎热影响猪的食欲和增重。
去势能够增强猪的食欲和脂肪沉积能力;定期驱虫和疫病预防则能有效保障育肥猪的健康情况,促进其生长。
适度的运动和防止应激反应对于生长至关重要,保持供水充足与水质良好是保证猪只健康的基本条件。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饲养管理技术,养猪生产者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猪只的育肥效率,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上一篇:猪喂青饲料的注意事项解析
下一篇:猪饲料配方中的花生糠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