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养猪业中,许多养猪场面临着瘦肉型商品猪及二元母猪在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反复出现返情等繁殖障碍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临床经验,探讨该现象的发生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一般情况下,母猪在断奶后会在7天内出现发情,这一现象通常发生在2到17天之间。如果经产母猪在断奶后25天内仍未出现正常的自然发情,或长时间不再发情,则可被判定为断奶母猪不发情。
一些养殖场在母猪第一次发情时就进行配种,尽管生殖器官具备基本功能,但过早配种往往会导致仔猪存活率低、母猪体重不达标,从而影响其发情周期。
母猪在泌乳期内会遭受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正常失重比例为25%。然而,营养不足、泌乳量过大致使体重超50千克的下降,会引发断奶后不发情或延迟发情。
使用低价育肥猪料或长期使用高铜、锌日粮会导致母猪发情异常。此外,长期饲喂霉变饲料也会对母猪的内分泌系统造成负担。
夏季高温会使母猪食欲降低,能量摄入不足,进而导致内分泌功能障碍,造成发情推迟。
一些母猪在正常发情期却无法配种成功,可能是因为子宫炎或病毒感染导致的早期胚胎死亡。这种情况常常不易被发现,但同样会影响到发情表现。
猪舍内环境的氨气或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过高,会造成母猪生理活动异常,影响其生殖系统的激素分泌,进一步导致发情异常。
实践证明,瘦肉型商品猪的初配年龄不应早于8个月,体重应不低于100-110千克。
针对泌乳期母猪的体况,合理增加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有助于提高发情率。此外,避免使用发霉或重金属含量过高的饲料对母猪健康至关重要。
在气温高于35℃时,应采取措施降低猪舍温度,以维护母猪的正常内分泌功能。可以通过湿帘、空调或使用遮阳网等方法进行降温。
按照科学防疫程序加强对母猪的健康管理,必要时对有炎症的母猪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对于不发情的母猪,可进行激素肌注,如三合激素、前列腺素等,以促进发情并确保配种成功。
综合以上分析,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断奶母猪不发情的发生率,提升养猪场的整体繁殖效率。
上一篇:猪舍建设亟需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