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鞭虫病,又称为猪毛尾线虫病,是一种由于毛尾线虫寄生于猪盲肠而引发的体内寄生虫病。这种病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且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的可能,长期以来一直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无论是集约化饲养的猪,还是散养的猪,都有可能受到这种疾病的侵害,尤其是在老化的或管理不善的猪场中,感染的风险更高。仔猪对于鞭虫的危害尤为敏感,严重感染甚至会导致死亡,每年养猪业因此遭受巨额损失。
猪鞭虫通过粪便排出的虫卵,可以在约三周内发育成可以感染的虫卵,其感染性可以持续长达六年。猪只在采食饲料、饮水或挖土过程中误食到这些感染性虫卵。在猪的消化道中,这些虫卵会孵化并发育成虫体,吸取猪体内的营养,抑制其肠道免疫力,最终导致坏死性增生性结肠炎,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轻度感染的猪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症状轻微时,猪只会表现出精神倦怠、体温略微升高、体形消瘦以及被毛无光泽等表现。而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病猪将出现极度衰竭、背部弓起、行走时摇摆、体温升高至41℃、食欲减退、全身苍白及脱水等现象。期间,可能还会出现顽固性的下血痢,甚至会排出脱落的肠黏膜。若不及时处理,猪只可能在5至6天内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通过解剖会看到:大量虫体粘附在盲肠黏膜上,有些虫体牢固地栖息在黏膜中形成炎性渗出物,导致纤维性坏死性薄膜以及囊状结节的形成。肠黏膜呈现溃疡性坏死,主要集中在盲肠和结肠,并伴随充血、出血和水肿现象。
在诊断猪是否患有鞭虫病时,需要与猪痢疾进行鉴别。如果抗生素治疗无效,结合剖检查验病理变化,则应考虑鞭虫感染的可能性。为确诊,可以进行虫卵检查。取约10克病猪的粪便,混合适量饱和盐水,搅匀后静置,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可否发现典型的鞭虫卵。
通常,左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和羟嘧啶等药物对于鞭虫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其中,伊维菌素相对毒性较小,更加安全高效,且与其他药物没有交叉耐药性。根据不同伊维菌素产品的治疗效果,我们建议选择含量在0.5%以上的伊维菌素产品,比如恒丰强动物药业公司生产的伊干二净,其伊维菌素含量高达0.6%,还含有芬苯达唑,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最近在广东省粤西区的几家规模化猪场观察到,在使用伊干二净治疗感染猪鞭虫的过程中,按照说明书加倍用药后,病猪在用药第二天便能显著排出大量虫体,显示了良好的驱虫效果。
下一篇:猪舍建设亟需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