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是一种近年来出现的严重病毒性疾病,主要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这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受感染的猪场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超过50%。母猪流产率也可高达30%以上,育肥猪同样可能发病并死亡。
本病的病原为猪生殖-呼吸综合症病毒,由莱利斯塔德病毒引起。
各年龄和种类的猪均可感染,但妊娠母猪和一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潜伏期为仔猪2-4天,怀孕母猪4-7天。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垂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病猪、带毒猪及其仔猪,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用具都是传染源。老鼠可能是该病原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该病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母猪可能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良、体温偏高、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流产率可达30%以上。哺乳仔猪的体温可达41℃以上,表现出呼吸困难、厌食、腹泻等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到50%。育肥猪则表现出轻度流感症状,部分猪可能出现咳嗽和皮肤青紫色斑块。
在死胎及衰弱仔猪中可见胸腔内有大量清亮液体,哺乳仔猪的肺部可能出现肝变区。公母猪及肥育猪通常无肉眼可见变化,但剖检可见脾脏梗死、肾脏出血点等病理变化。
仅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很难作出诊断,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可根据母猪早产、流产、仔猪呼吸道症状增加等情况判断是否感染该病。
综合性的防疫措施及疫苗免疫是控制和减少蓝耳病发病的有效途径。应加强检疫,严格实行隔离饲养制度,提倡自繁自养,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对育肥猪采取“全进全出”制度,猪出栏后彻底消毒猪舍。疫苗使用时需注意区分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合理制定免疫程序,防止免疫抑制。此外,感染后应对病猪进行高能量饲料和抗生素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
上一篇:提升猪只出栏率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