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养殖信息
2025-02-07 17:04:58
0

母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概述

由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尤其是初胎母猪的发病率较高。感染后,母猪可产生强大的免疫力,后续不再发病,但从未感染的经产母猪也可能受到影响。

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为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其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直径为18~24纳米,基因为单股DNA。该病毒具有血凝特性,能在多种动物的红细胞中引起凝集。PPV毒株分为强毒株和弱毒株,强毒株可导致母猪病毒血症并引起胎儿死亡,而弱毒株则用于疫苗开发。

流行特点

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所有年龄和性别的家猪及野猪均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急性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交配感染和胎盘感染。

临床症状

怀孕母猪感染后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会突然流产。妊娠早期感染时,胚胎死亡率可达80~100%。不同感染时间会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等。

病理特征

怀孕母猪感染后可能仅见轻度的子宫内膜炎,胚胎的病变表现为液化和组织软化。剖检时可见子宫内有黑褐色肿块,且受感染的胎儿可出现多种病变。

诊断要点

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实验室检查。可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和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病毒抗原。

鉴别诊断

需与猪伪狂犬、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猪布鲁氏菌病相区别。每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剖检特征各有不同。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流产后如有感染,可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控制本病的基本方法包括防止带毒母猪进入猪场、待初产母猪获得免疫后再配种,以及清除病猪以净化猪群。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防病入场

应自无病猪场引进种猪,并进行隔离和血凝抑制试验。

主动免疫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应接种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净化猪群

一旦发生本病,应隔离或淘汰病猪,并严格消毒接触环境。

相关内容

热门排行

黄瓜老叶不能一直留在植株上 黄瓜老化叶片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黄瓜种植过程中,老化叶片的处理至关重要。老化叶片如果长时间留在植株上,会...
“四季绿”南瓜品种特性及栽培技... 南瓜品种特性南瓜作为一种受欢迎的蔬菜,具备多个明显的特性,让其在市场上独具优势。熟性早该品种在五叶期...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对猪场造成重大威胁的疾病,尤其是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根据链球菌特异多糖抗原的性质,猪脑膜炎...
高山无公害茄子的栽培技术 高山茄子的种植技巧与管理茄子是一种喜温的蔬菜,耐寒能力较弱。高山地区的无公害茄子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理变化 呼吸道病变的特征猪的呼吸系统在病变过程中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双侧性肺炎。这种肺炎常发生在肺的...
生态养猪法的注意事项 养猪管理的基础知识在养猪过程中,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养猪的基本方法,以帮助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