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进后备猪时,建议进行单独隔离饲养,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最好隔离适应时间为3个月。
在后备猪到场后的第1-2周,建议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电解多维,以降低应激反应。第1-4周内,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如硫酸新霉素、金霉素或阿莫西林,以防止应激引起的拉稀和咳嗽等问题。
后备猪到场后4-5天,如果一切正常,建议开始按照本场免疫程序接种基础性疫苗。针对蓝耳病,建议首先接种蓝耳病疫苗,推荐使用哈兽研的蓝耳病灭活疫苗(CH-1a株)。
大约在第4周,建议接种勃林格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间隔3-4周后进行二次免疫。大约在第7周,再次接种勃林格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
从第9周开始,可以将“健康”的老龄母猪与引进的后备猪混养,进行自然感染,比例建议为1:5,当然比例越高越好,但不要超过1:10。
从第11周开始,撤走用于自然感染的母猪,将8-10周龄的“健康”仔猪与引进的后备猪混养,自然感染时间约为半个月,比例同样建议为1:5,仔猪数量越多越好,但不要超过1:10。
如果在隔离适应期间,引进的后备猪临床表现正常,可以将其转入基础母猪群等待配种。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上措施主要针对蓝耳病,其他疾病暂不考虑。
上一篇:猪保育阶段后期的呼吸道疾病管理
下一篇:猪弓形体病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