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猪群的良好健康状况,确保最低的死淘率、优质的屠体品质、最佳的日增重以及最低的增重成本。目前面临的问题包括生长速度较慢,未能充分发挥现代猪种的生长遗传潜能,发病和死亡率较高,养殖效益不显著。
在无疫区选购健康优质的仔猪,回到养殖场后需进行隔离饲养,5-7天内控制采食量,待猪只适应环境后再转入正常饲喂,并进行防疫注射和驱虫,未去势的仔猪需及时去势。
生长肥育舍在使用前需彻底清扫、消毒和干燥,确保环境卫生。转群时要合理分群,尽量保持原窝或原群,避免因重组造成的应激反应。
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密切关注圈内的密度、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对猪只生长的影响。确保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冬季饮水量应为采食量的2-3倍,春秋季为4倍,夏季为5倍,水槽与料槽应分开,定期检查自动饮水器的水流速。
按程序进行防疫注射、用药和驱虫,每天检查猪只的采食、饮水和健康状况,及时处理病、残、死猪。实行全进全出制管理,控制疾病传播,并做好猪只转入转出、死亡和用料的记录,以便系统分析饲养及经济效益。
生长肥育猪阶段消耗了其一生所需饲料的75%-80%,约占养猪总成本的50%-60%。因此,这一阶段的饲料效率对养猪整体效益至关重要。
体重在60公斤以下的生长肥育猪,能量摄入量通常是增重和瘦肉生长的限制因素。应尽可能采用高能日粮,以提高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对于60公斤以上的猪,确保日粮中充足的能量和氨基酸,以提高胴体质量。
根据不同品种和性别配制多阶段日粮,通常采用三阶段日粮:第一阶段为25或30到50公斤,第二阶段为50到80公斤,第三阶段为80公斤到出栏。刚转入肥育舍时,需喂10-15天的保育猪料,前期日饲喂4次,中期3次,后期2-3次。
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人工合成氨基酸以满足猪对氨基酸的需求,可以降低日粮中1%-2%的蛋白质而不影响增重,但必须实行多次饲喂或自由采食。
上一篇:猪免疫抑制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