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是一种常见于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通常在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三天内发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临床表现为病仔猪排出黄色或白色稀粪,并可能会急性死亡。一旦一窝中有一头仔猪发病,快速传播至其他仔猪。因此,需高度重视该疾病对养猪业的严重影响。
仔猪黄白痢主要发生在1至3日龄的仔猪,出现频率在7日龄以上较少。发病时通常呈现一窝仔猪同时发病,死亡率极高。仔猪在出生后吸吮乳头或接触污染物时,通过消化道感染。特别是在新建的养殖场,若引进患有该病历史的种猪,根除难度极大。因此,必须尽早采取综合性科学防治措施。
健康的仔猪在出生后,部分会在12小时左右发生病症,另一些则在1至3日龄内发病。最急性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即突发死亡。病仔猪会出现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或水样,并含有凝乳小片。随时间推移,病仔猪迅速消瘦、脱水,最终因衰竭而死亡。需要注意的是,患病的仔猪通常没有呕吐现象。
病理检查显示,常有小肠急性卡他性炎和败血症的变化。小肠粘膜会出现红肿、充血甚至出血,胃粘膜呈现红色,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心、肝、肾等脏器可能会出现出血点和小的坏死灶。
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诊断:
仔猪在出生后数小时至3日龄内发病,发病率可达100%。
仔猪突然发病,排出黄色水样稀粪,且病程短、死亡率高。
小肠表现为急性卡他性炎和败血症病理改变,常见出血性卡他病变。
针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和预防,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在发现一头仔猪患病后,对全窝仔猪应进行预防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首选的抗菌素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使用剂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选用如壮崽Ⅱ等微生态制剂,能够调整肠道菌群,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白痢。对于轻度拉稀的仔猪,直接用水调成糊状喂服即可。重症仔猪可在6小时后再喂一次。
为预防仔猪黄白痢,需做好四项工作:
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干燥,做好通风换气和保暖。母猪产仔前需彻底清扫和消毒产房,仔猪在产后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母猪。
在仔猪出生后未喂食初乳前,对全窝仔猪进行壮壮崽Ⅰ号的口服,增强免疫能力。
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如满口香,帮助净化母猪的肠道,减少病原菌排出,提高免疫抗体水平,从而增加仔猪的保护率。
在仔猪饲料中加入育崽宝,促进肠道菌群形成,防止大肠杆菌滋生,同时增强仔猪免疫系统发育。
综上所述,仔猪黄白痢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和及时的处理,可以降低发病率,保护养殖效益。
下一篇:猪脑心肌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