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某猪场中,饲养了超过一千头种猪。自2003年8月起,该猪场的哺乳仔猪出现了一例以腹泻、神经症状和喘气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经多项诊断,确认是仔猪感染了圆环病毒病(PCVll)和蓝耳病(PRRSV)的混合感染。以下是详细情况的报告。
自2003年8月1日,该猪场哺乳仔猪初现腹泻、呼吸道症状与神经症状,部分仔猪相继死亡。经过初步病理剖检,最初诊断为猪瘟。为此,采取了紧急免疫措施,对所有哺乳仔猪注射了三剂猪瘟疫苗,并结合使用抗生素。然而,这些措施未能遏制疫情的发展。8月29日,将病情较重的仔猪解剖并采集病料送至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进行分析,结果确认感染了圆环病毒病与蓝耳病的混合病症。至2003年9月底,猪场疫情得以控制,经过50天的漫长抗击,共发现249窝中有58窝540头仔猪发病,发病率达23.29%,死亡率为8%。
仔猪在发病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频繁咳嗽,呼吸急促且显现腹式呼吸。这些仔猪通常表现出怕冷、打堆、体温升高(39.5~41.5℃)、严重腹泻、皮肤发绀及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且步态缓慢。此外,剖检发现,典型病例的淋巴结充血、出血肿大,肠壁薄且充血,肺部出现瘀血,肝脏和肾脏也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状况相当严重。
向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送检的5头仔猪样本经过ELISA检测,结果显示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均为阳性,猪瘟则为阴性。这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均证实了本次疫情为仔猪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的混合感染。
为有效控制疫情,该猪场采取了多项措施:
实施严格消毒流程,确保每头猪都有免疫接种,不漏接、不飞针。
针对伪狂犬的免疫注射时间从10日龄调整为3日龄滴鼻免疫。
对28日龄的仔猪注射改为20日龄,45日龄时在保育舍进行补注。
15日龄时增加注射自家组织灭活疫苗2mL。
全进全出制度的推广,有效减少病原传播。
在产房的哺乳母猪在产前产后10天内添加利高霉素与磺胺增效剂,以防细菌感染。
猪只混合感染PRRSV与PCVII的情况下,抵抗力显著下降,易受到多种细菌的感染。在寒冷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管理不到位可能加重疫情。尽管目前尚无针对这两种病的有效药物或疫苗,抗生素可以减少细菌继发感染的发生。通过收集病料制作自家组织灭活苗并加强管理,效果显著。本次猪场在免疫措施得到改善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表明综合管理措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