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引起的猪支原体肺炎(MPS),也被称为地方流行性肺炎,因其对养猪业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由于与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PRRSV)等病原的混合感染,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变得更加严重,给养殖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带菌猪。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猪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感染通常通过气溶胶方式从年龄较大的猪传播到年轻猪身上。一旦猪群中出现感染猪,病原体将迅速在圈内传播,特别是在断奶后混群时传播更为明显。
MPS的潜伏期通常为10至16天。支原体的致病过程相当复杂,包括病原的附着与定殖、细胞毒性以及对宿主免疫反应的逃避和调节。其过程依赖于多种基因产物的作用,如粘附素和多糖聚合物等。在体外,支原体膜被发现能够刺激猪淋巴细胞增殖,同时改变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导致免疫抑制。
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干咳,发病率高且死亡率低,通常表现为生长受阻或发育迟缓。病理上,主要观察到肺心叶、中间叶和尖叶区域出现紫红色至灰色的实变。
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导致气管上皮细胞和纤毛受损,同时也抑制了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从而降低了肺部的防御能力。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猪易继发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和胸膜肺炎等细菌性感染。研究表明,伪狂犬病毒感染可加重已经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猪的病变,显示了病原体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虽然磺胺类药物在控制与MPS相关的细菌感染中被广泛使用,但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效果不明显。理想的治疗药物包括酒石酸泰乐菌素、利高霉素和喹喏酮类药物等。然而,由于猪肺炎支原体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时应定期更换药物或使用复方制剂。
1) 加强饲养管理,包括全进全出、保持空气流通、温度稳定、合适的饲养密度和早期断奶等。
2) 药物预防,尤其是在母猪怀孕后期和分娩后及时给予药物。
3) 疫苗接种,目前市面上的猪肺炎支原体疫苗有效控制MPS的临床症状,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疫苗分为弱毒苗和灭活苗,前者要求使用条件严格,而后者使用相对简单,但需要注射两次。
综上所述,猪肺炎支原体的管理与防控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该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炎热夏季肉猪养殖的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