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度的回升和全省范围内的大量降雨,黄瓜靶斑病的发生情况日益严重。菜农必须对此进行重视,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会扩展到叶柄和茎蔓。病害可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出现,表现为不同大小的枯斑。小斑呈多角形,受到叶脉的限制,而大斑直径可达1.5至2厘米,呈现近圆形且凹陷。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的靶心周围会形成黑色霉菌圈。病斑可能连成大片,导致叶片干枯。这种病害通常从下部叶片开始,向上部蔓延,重病株的下部叶片会陆续枯死,进而导致提早拉秧。
靶斑病的病菌可以通过分生孢子、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在土壤或其他寄主植物中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会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进行传播。温暖、高湿的气候尤为有利于发病,发病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0至30℃,相对湿度需达到90%以上。当温度在25至30℃且湿度饱和时,病害的发生更加明显。
在发生靶斑病的田地中,应与非寄主作物进行两年以上的轮作,以降低病菌的存活率。
靶斑病菌在55℃时可被杀死10分钟。因此,可采用温汤浸种的方法:将种子用温水浸泡15分钟后,再转入55℃至60℃的热水中浸泡10至15分钟,并不断搅拌。之后,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至4小时,捞起后将种子沥干,放在25℃至28℃的环境中催芽,这样有助于消除种皮上的病菌。结合药液浸种可获得更好的杀菌效果。
及时清理病蔓、病叶和病株,并将其带出田外焚烧,以减少初次侵染源。同时,应控制空气湿度,实施起垄定植和地膜覆盖。在膜下沟浇水时要采用暗水法,以减少水分蒸发,并注意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湿。
由于靶斑病菌的侵染率高,早期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喷药时应重点关注中下部叶片,并采用交替用药的方式。建议使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0.5%氨基寡糖素400至600倍液、60%百泰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和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进行喷雾。每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2至3次,药液中可加入适量的叶面肥,以提高效果。
上一篇:猪汞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
下一篇:营养在猪性别选择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