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肿病,亦称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是一种常见于断乳仔猪的疾病,尤其在断乳后1至2周龄时多发。尽管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该病的致死率高达90%以上,并且病程短。病情通常呈现散发性,传染性不强,常发生在生长快速、体重较大且表面健康的猪群中。
本病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断奶后饲喂大量精料、突然更换饲料和饲养方式,以及缺乏微量元素如硒等。数据表明,针对10家养殖户的110头仔猪进行的治疗研究显示,采用抗菌素和补硒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达到90%以上。
猪水肿病的临床表现通常较为明显,突然发病,精神压抑,食欲降低或完全失去,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特征症状包括头部水肿,尤其是面部和眼睑,偶尔伴随颈部和腹部水肿。病猪常表现出行动不便,行走时摇摆,可能出现共济失调或卧地不起的现象。
该病的病程短,死亡速度极快,病猪常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症状,如前肢或后肢麻痹,最终导致无法站立。
在病猪的剖检中,通常可以看到胃壁水肿,胃的黏膜层和肌层之间出现胶冻样水肿。胃内富含食物,黏膜潮红,可能伴随出血现象。同时,眼睑及面部淋巴结水肿也是明显特征,肠系膜呈现透明胶冻样水肿,心包和胸腹腔内常积液明显。
诊断水肿病通常依赖于对猪日龄、临床症状(如头部水肿、神经症状)及病理变化的综合分析。结合病程短、死亡迅速等特点,可进行确诊。
水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对症,主要包括抗菌消炎和补充微量元素。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案:
1. 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40毫升,每日一次,连续使用2-3天。
2. 25%恩诺沙星肌注:3~5毫升,连续使用2-3天。
3. 0.1%亚硒酸钠注射液:2~3毫升,一次肌注。
4. 10%安那咖注射液:2~4毫升,必要时隔一天再注射一次。
水肿病的治疗应遵循综合对症的原则,通过抗菌消炎、强心、利尿和解毒来减轻病情。同时,由于缺硒会加重病情,应当考虑补硒的辅助治疗。此外,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如提前使用高蛋白饲料,让仔猪逐步适应人工饲料,可以有效减少病发率。
针对1至18日龄的仔猪注射水肿病多价灭活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药物治疗在早期效果显著,后期效果相对较差,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
上一篇:猪亚硝酸盐中毒的预防与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