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以及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猪、羊、骆驼和鹿等偶蹄动物。人类也有可能感染此疾病及出现相应的症状。
口蹄疫的病原为小核糖核酸科、鼻病毒属的一种病毒。已知的主型包括A、O、C、南非1、2、3型以及亚洲1型,共计七个主型,每种主型下又有多个亚型,总计已有65个之多。猪对口蹄疫病毒具有较高的易感性,有时即使牛、羊等动物不出现症状,猪也会感染发病。一般而言,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而春季则是发病的高峰期。
感染口蹄疫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猪的潜伏期通常仅为1至2天。患病初期,动物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可升高至40至41摄氏度,而后在蹄部、口腔粘膜与其它部位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内充满清澈的浆液,稍后便可能溃破并引起组织坏死。如果有细菌继发感染,水疱则可能化脓和坏死。严重病例中动物的蹄匣可能脱落,造成剧烈疼痛,影响行走。此外,母猪乳头的水疱如发生糜烂,吃奶的小猪将遭受感染,急性肠炎与心肌炎的死亡率极高。如果鼻镜和口腔有水疱,动物进食和咀嚼将受到严重影响。在没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水疱溃破后可逐渐恢复,整个病程大致为7至8天。
在诊断口蹄疫时,需要与猪水疱病、猪水疱疹和猪水疱性口炎进行鉴别,以防误诊。
在发现口蹄疫或可疑病例时,应立即采取封锁场地和隔离病猪的措施,并迅速报告相关的防疫机构。
使用街康(1:400)或特灭杀(1:2000)每日进行两次喷雾消毒,确保猪场的卫生。食槽、料槽可用街康(1:200)消毒,而农福(1:200)则用于猪场外围环境及交通工具的消毒。
全场动物应接种口蹄疫疫苗,以增强免疫防护。
对于仔猪,建议进行强心(肌肉注射安钠加)与补液(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等治疗。
可采用A泰诺康与大北农黄芪多糖注射液、冷静组合,或使用BDBN大救星、抗毒5号与宁静,以及通辽、新花明1号与退热尖峰的组合,以防止继发感染。
建议在饮水中添加维力康(或维多利),以补充营养并提高免疫力。
对水疱破溃处,应涂抹紫药水以促进愈合。
上一篇:仔猪拱肚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下一篇:猪蛔虫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