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报的“科技110”栏目接到了来自开封县八里湾镇的读者反映,养猪过程中遇到猪只感染蓝耳病的问题,多种药物治疗均未见明显效果。为深入了解情况,本报记者采访了省畜牧局的高级畜牧师王学君。根据读者提供的信息,王专家判断病猪极有可能感染了蓝耳病混合感染综合征。
蓝耳病混合感染综合征常常是由于蓝耳病与附红细胞体病同时感染引起,其主要特征包括高烧、皮肤发红、贫血、流产及产死胎。猪只在感染后期会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高烧、皮肤出现出血斑点、耳朵边缘坏死、急促喘气、腹式呼吸,以及拉稀与便秘交替等现象。
针对蓝耳病混合感染综合征,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案:
1. 深部肌肉注射血虫净,配成5%的溶液,每公斤体重使用5至7毫克,隔一两天再进行一次注射。
2. 每公斤体重用黄连素3毫克,亦需隔一两天再次注射。
3. 在每吨饲料中加入氨基苯胺酸钠(阿散酸)180克,持续一周后改为半量,连用一个月。
4. 肌肉注射葡聚糖铁硒针3至5毫升。
5. 提高猪只免疫力,可以肌肉注射白细胞介素Ⅱ,每公斤体重注射1毫升,病情严重时隔天再注射一次。
6. 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土霉素0.1毫升或氟苯尼考0.1毫升,48小时后再次注射。
另外,由蓝耳病及支原体混合感染所导致的蓝耳病混合感染综合征,病猪表现出生长缓慢、厌食、发烧、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1. 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洁霉素10毫克,每天进行两次注射。
2. 内服泰乐霉素,每公斤体重使用50毫克,每天也需两次服用。
蓝耳病混合感染综合征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精准的治疗措施和及时的医疗干预至关重要。希望通过专业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为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猪中暑紧急处理方法解析
下一篇:创新技术推动猪毛加工行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