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在繁殖群中占据重要地位,提高其繁殖能力将显著改善整个群体的繁殖性能。在后备母猪配种前的发情周期中,不同的营养水平可以对胚胎的成活产生不利影响。
Ashworth等(1999)的研究表明,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的一个发情期中,不同的营养水平会影响胚胎的成活率。试验中,高营养组(3.5kg)与低营养组(1.15kg)喂养的后备母猪在妊娠12天时,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前者的胚胎成活率和黄体数量均显著高于后者,并且胚胎的细胞数量亦更多。这一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印证了配种前的营养状况对胚胎健康的重要性。
进一步研究显示,配种前的营养高低直接影响胚胎成活率。例如,妊娠28天时,先高后低组的胚胎成活率(68.3%)远低于高营养组(83.6%)和先低后高组(81.7%)。这些变化可能与早期妊娠期间孕酮浓度的差异有关。
Mao等(2001)的研究表明,营养水平不同的后备母猪,对黄体细胞在LH刺激下产生孕酮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先低后高组在黄体期内的营养水平较好,其孕酮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先高后低组,这说明低营养水平不利于黄体期卵泡的发育。
营养水平不仅影响妊娠期黄体的功能,也对卵母细胞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Hazeleger等(2005)对后备母猪进行的实验显示,高营养水平的卵泡大小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且这些差异持续到孕酮处理结束后的几天。最终导致妊娠第10天时,卵母细胞质量的差异不显著。
除了营养水平,饲粮组成也在胚胎成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Ferguson等(2006)的研究发现,在相同能量的条件下,高纤维组后备母猪的胚胎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改变饲粮的组成可能会有效提升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质量。
Mejia-Guadarrama(2004)对后备母猪蛋白水平的研究显示,尽管不同蛋白水平的饲粮在排卵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其对卵泡发育的影响似乎较小。这进一步说明在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中,优化营养与饲粮组成将对提升其繁殖能力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后备母猪的营养管理对其繁殖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合理的营养水平和饲粮组成能够有效提高胚胎成活率,提升繁殖群的整体表现。
上一篇:剪猪眼睫毛能有效防止猪跳圈
下一篇:酸性饲料受仔猪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