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天气里,养猪业面临诸多挑战,为了确保猪只的健康和生长,采取合适的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策略,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应对低温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采取有效的辅助取暖措施是保障猪只温暖的重要手段。可以选用煤、木炭、木材等材料,增大圈养密度及增加垫草等配合措施。此外,利用改造柴油或汽油桶作为临时取暖炉,可以使用煤或木材作为燃料,确保猪舍温度得到维持,特别是对15kg以下的仔猪,保温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年龄段的猪只对环境温度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哺乳母猪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至21.1℃,初生仔猪需要32℃至37.7℃,而3周龄仔猪则应维持在23.8℃至29.4℃之间。随着猪只生长,其适宜温度逐渐降低,生长猪的适宜温度为5.5℃至21.1℃。
在低温环境中,猪只的能量消耗增加,因此,提供足够的能量非常重要。养殖户可以通过增加喂养次数来提升每天的采食总量,或调整饲料配方,提高营养浓度,以确保在不增加采食数量的情况下,猪只获取更多有效营养。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主要是增加能量的供给,因此,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脂肪粉和植物油来提升饲料的能量浓度。
对猪舍内外及猪只体表进行严格消毒,是提升动物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时,饲料的质量也需要密切关注,防止发霉变质的饲料对猪只健康造成威胁。尽可能减少对猪只造成外伤的管理操作,如疫苗注射、补铁补硒等,建议在天气变化稳定时再进行相关操作。
在必要进行操作时,如母猪分娩时的断脐,应特别注意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和器具的干净,降低感染风险。
在应对低温挑战的同时,积极扩大生产规模也是养殖户需考虑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大后备青年母猪的选留,迅速扩充生产母猪群体,可有效提升整体生产能力。此外,提高配种受胎率和保育成活率的措施,也能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做好取暖、营养、卫生和生产扩张的多重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猪只在低温环境中的生存和生长能力,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篇:仔猪腹泻的肠道保护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