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且极易传播的传染病,在国际上被认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并被国家明文规定为危害重大的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传播,具备高度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感染和发病率显著偏高。其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能够感染所有偶蹄动物。
感染口蹄疫的猪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出现水疱和溃烂,尤其是对小猪的致命性极大。本病可在一年四季任何时候发生,而病猪的水疱液、皮肤、排泄物及初期呼出的气体中均含有大量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黏膜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口蹄疫病猪被视为最为危险的传染源,其次是猪肉、内脏、奶、尿、唾液及粪便等。
第一步是坚决不在有疫情的地区购买猪及其肉、内脏等,提高防范意识。
结合实际情况和血清免疫学监测,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以确保猪群的免疫效果。推荐使用○型口蹄疫灭活浓缩苗,进行多次加强免疫,并强化免疫效果的监测工作,对抗性水平低的猪群进行再加强免疫。
一旦发现口蹄疫,须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由政府划定疫点并实施封锁。根据“早、快、严、小”的原则,迅速扑灭疫情,并通知邻近地区,组织联防。
在新发疫区要果断处理,扑杀病猪及同群猪,肉尸、头、蹄、内脏要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无法处理的要加盖火碱后深埋。
疫情发生后,需关闭家畜市场,加强屠宰检验,严防疫情扩散。病畜及可疑病畜需在疫区内隔离,由专人护理,固定饲养工具,尸体在消毒后深埋。
疫情期间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健康猪根据毒型鉴定进行预防注射,增强群体免疫力。
疫情结束后需经主管部门批准,彻底消毒猪舍及周边环境,确保能恢复生产和减少再次暴发的风险。
对于珍贵的种用猪,要加强护理并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例如,可以用清水或食醋清洗口腔,病变部位涂抹相应的消毒液。此外,对病猪的蹄部和乳房也需进行适当的清洗和涂抹,防止进一步感染。
口蹄疫的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预防接种、疾病监测以及有效的病猪处理方式。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遏制口蹄疫扩散的重要措施。
上一篇:中草药有效治疗仔猪白痢
下一篇:母猪流产与死胎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