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微型猪通常属于较为古老的地方品种,具备适应性强、耐粗饲、抗逆性强等优点。通过定期注射疫苗和加强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在我国,常见的传染病相对较少,大多已被有效控制。偶尔发生疫情时,通常采取扑杀措施。由于治疗的经济效益有限,因此预防疾病的发生成为微型猪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目前在我国,采用猪瘟弱毒疫苗进行接种。在非疫情地区,产后或子猪在60日龄时接种一次。如果周边地区有疫情,建议分两次接种:第一次在20日龄至30日龄间接种,第二次在60日龄前后接种。成年猪每年春秋需接种一次,每次注射1毫升疫苗。此外,可以采用超前免疫法:在子猪未吃初乳前注射一次猪瘟疫苗,预防效果显著。在操作时,需注意疫苗的有效期、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等信息,疫苗应在稀释当天使用完毕,以确保预期效果。
猪丹毒和猪肺疫的免疫方法与猪瘟相似,但需使用铝胶盐水稀释液进行稀释。注射前应充分摇匀稀释液。
给怀孕母猪注射红痢、白痢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子猪红痢和白痢。头胎怀孕的母猪分别在预产前45天和15天各注射一次红痢疫苗,黄痢疫苗则仅需在预产前15天注射一次。经产怀孕母猪在预产前各注射一次两种疫苗即可。
对1月龄以上的健康子猪,可使用副伤寒弱毒菌苗进行一次预防接种。高发地区建议在断奶前后各接种一次,间隔3到4周。一般肌肉注射为主,稀释成每头1毫升,耳后浅层肌肉注射,稀释的菌苗需在4小时内用完。
常见寄生虫病主要有疥癣病、蛔虫病和囊虫病。虽然这些疾病的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对养殖收益仍有较大影响。因此,预防成为关键。
新引进的猪只必须经过严格检查,确保无病后方可饲养。使用过的器具必须经过消毒,未经处理不得带入健康猪舍。保持猪舍干燥,冬季定期更换垫草,及时治疗病猪。对于疥癣病,可以注射皮癣灵,剂量应控制在大猪的一半。使用1%至2%的敌百虫涂抹患处,间隔3到5天处理一次,连续处理2到3次,可在两周内见效。
猪蛔虫病由猪蛔虫寄生引起,影响猪只生长和饲料利用。养殖户应每年进行两次驱虫,投药后3到5天内的粪便需集中处理。使用敌百虫时,每千克体重投药0.08克至1.0克,效果显著。如发生中毒,需立即注射硫酸阿托品以解救。
在微型猪养殖中,有多种常用药物可供选择。
磺胺类药物抗菌效果广泛,适用于消化道感染,如磺胺脒用于治疗肠炎,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克至0.6克,日服两次。
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青霉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通常剂量为20万单位至50万单位。
驱虫净和敌百虫对驱虫有显著疗效,外用浓度为1%至2%。敌百虫可擦洗患处,治疗效果显著。
消毒药物的选择同样重要,5%来苏儿和过氧乙酸具有强消毒效果,通常配置为2%至5%水溶液。在猪舍、场地等的消毒操作中,应根据需要灵活配置。
上一篇:如何提高养猪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
下一篇:玉米轴灰在猪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