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又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近年来在兽医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病的主要特征包括进行性体重下降、呼吸困难、虚弱以及淋巴结肿大。最早于1991年在加拿大西部的猪群中被发现,并逐步扩散至多个国家,包括美国、法国、西班牙、日本和英国等地,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圆环病毒(PCV)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原体。典型的圆环病毒为无囊膜的二十面体病毒粒子,直径约为4-26.5纳米,并具备高度的稳定性。该病毒可耐受高达70℃的温度处理和pH3的条件,并对多种化学药品有很强的抵抗力。这种耐受性对流行病的传播和防控有着重要影响。圆环病毒分为两个血清型,PCV1和PCV2,其中PCV1对动物没有致病性。
该病主要影响断奶仔猪,而哺乳仔猪发病较少。一般而言,发病集中在断奶后2-3周和5-8周的仔猪,尤其是在早期隔离限量断奶的猪场,10-14日龄的断奶仔猪也可能出现病例。应激条件下,病情可能加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流行情况而异,地方性流行时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对较低,而在急性暴发时,发病率可高达50%,死亡率可达20%。
本病的潜伏期较长,驱动的临床症状包括仔猪消瘦、体重减轻以及呼吸困难。其它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水样腹泻、进行性咳嗽和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在PRRS阳性病猪群中,可能会发生如关节炎、肺炎等继发性感染。
病理变化表现因猪只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为全面了解病变过程,推荐在每次解剖时观察3-5头猪。典型病例的尸体表现为消瘦,淋巴结肿大4-5倍,切面发白。腹股沟、胃、肠系膜、支气管等器官或组织的淋巴结尤其明显。解剖可发现肺质地坚实,存在花斑状分布的病变,且肾脏及脾脏通常也会出现肿大和其他病变。
根据猪只的临床表现和明显的体征如消瘦、衰竭及淋巴结、肺、肾的特征性肉眼病变,可以初步诊断本病。确诊需借助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特异病毒抗原或DNA的检测,或通过间接荧光技术和竞争ELISA检测PCV-2抗体。
关于PMWS带来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确切的数据,但估计死亡率可达15%。因此,构建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成为首要策略。应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基于病毒的地域流行特性,建立健全的畜群免疫体系是防制本病的有效措施,尽管目前尚无适用疫苗的问世,但可以考虑研制PCV-2的灭活疫苗。
上一篇:春季露地爬地冬瓜栽培技术
下一篇:稻田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