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的屠宰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种透明的囊状物,大小从黄豆粒到鸡蛋般大小,俗称“水铃铛”。这一现象引起了兽医的关注,因为它与家畜寄生虫密切相关,尤其是细颈囊尾蚴病。本文将详细解释这种病症的成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一种寄生虫引起的,其生命周期涉及多种动物。首先,当狗误食未被消灭的细颈囊尾蚴时,这些寄生虫会在狗的小肠中生长,进而发育成成虫——泡状绦虫。成年绦虫的体长可达到150至500厘米,并能产生大量虫卵。猪在食用被污染的饲料或水后,便可能感染这些虫卵。虫卵在猪的消化道中孵化后,幼虫会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肝脏,经过大约三个月的发展,形成感染性的“水铃铛”。
本病通常呈现为慢性病程。当猪体内寄生虫数量较少时,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当寄生虫数量增加时,猪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以及体重减轻。严重时,猪的腹部可能膨胀,甚至引发腹膜炎和黄疸性肝炎等并发症。
为有效预防细颈囊尾蚴病,必须在屠宰猪时严格遵循兽医卫生检验规程。如果发现“水铃铛”等现象,应该立即将其摘除,并进行销毁或深埋处理,务必禁止食用。为了防止狗误食寄生猪的肉,应禁止狗进入猪圈,并确保饲料和饮水不受到病狗粪便的污染。如果条件允许,可定期使用槟榔或南瓜籽对狗进行驱虫。
在治疗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可以使用250克茶枯的烧灰,每次1汤匙,分4次拌入饲料中让猪内服。此外,也可以将吡喹酮与灭菌的液体石蜡按照1:6的比例混合,按猪的每公斤体重给予50毫克的剂量进行内服,连续使用5天,或每公斤体重使用相同剂量进行深部肌肉注射,间隔一天。
综上所述,细颈囊尾蚴病是一个可防可治的问题,养殖户应增强防范意识,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猪的健康与安全。
上一篇:小麦起身至开花期的管理
下一篇:连阴天如何防茄子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