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母猪的过程中,食仔现象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仔猪的成活率,还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将探讨引发母猪食仔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母猪在分娩前1-2天食欲下降,分娩时活动频繁,易导致体力消耗加大。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倘若分娩前后饮水不足,母猪会感到口渴,从而导致情绪不安,进而发生食仔现象。
饲养人员对母猪缺乏接触、调教,特别是很少使用刷拭和按摩等方式,这使得母猪在产仔时对于饲养员感到恐惧,进而出现咬死仔猪的情况。
妊娠期若对母猪的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在泌乳期又未能及时补充营养,母猪体质瘦弱且泌乳量少,仔猪因争抢乳头而造成的咬伤,容易导致母猪厌弃仔猪。
早配的初产母猪未成熟,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紧张心理会导致其咬食仔猪。
一些母猪在产后有吃胎盘的恶习,若仔猪出生时体弱且粘有胎衣或羊水,母猪可能误认为是胎盘而加以吞食。
部分母猪在产后能够正常哺育仔猪,但不久后会不定期吃掉几头仔猪,这种恶习可遗传给后代。
由于母猪嗅觉灵敏,当外来仔猪混入照料时,会迅速识别并可能对其产生攻击性。
如产前更换猪舍,分娩时光线过强,或周围有异常声响等,都可能使母猪感到惊吓,导致其伤害或吞食仔猪。
在分娩前应确保母猪有足够的清洁饮水,同时可以喂食温麸皮汤,加少量食盐以促进饮水。若分娩过程较长,应适时将仔猪移走,确保母猪饮水充足。
饲养人员应定期刷拭或按摩母猪,特别在产前几天对其乳房进行适当的按摩,以减少产后因触及乳房而产生的惊吓。
根据母猪的营养需求,特别是蛋白质需求,合理调配饲料,避免过早配种,若奶水不足可临时由其他有奶水的母猪代哺。
针对有食仔历史的母猪,需进行额外调教,并在分娩前注射催产素,以缩短分娩时长。
在母猪分娩时,禁止陌生人进舍,避免多人围观与大声喧哗,确保光线适合,以减少母猪的紧张情绪。
分娩后,及时清理污染物,如胎衣和污水,以防止仔猪受到影响。此外,寄养仔猪要进行严格处理,确保它们不被母猪识别为外来仔猪。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母猪食仔现象,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从而保障养殖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夏季种猪管理的实用技巧
下一篇:仔猪黄白痢防治新策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