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获得理想的饲养效益,养猪专业户需要选择合适的杂交猪品种。在众多选择中,耐粗饲、早熟、易上膘、出栏早且瘦肉率高的杂交猪更为理想。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推荐选择杜长、杜大二元杂交或杜大长、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这些品种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猪的生长特点,应该合理安排饲料的种类。小猪在5至6月龄时,开始积存脂肪,此时应以高能量的精料为主,如玉米、大麦和高粱等;随着脂肪在皮下积存,应逐步引入豆类、麦类及其他营养丰富的添加剂,确保猪体获得全面的营养。通过生料干喂的方式,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和瘦肉的提升。
猪舍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肉猪的生长速度。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5℃至25℃,而相对湿度最好维持在55%至60%。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猪体散热受阻,从而增加中暑和代谢障碍的风险;反之,温度过低则会增加猪的饲料消耗。因此,在夏季应采取洒水降温或搭建遮阳棚,而冬季则应进行保温,铺垫干草,确保猪只能够舒适生长。
饮水在猪的生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约占猪体重的1/3至1/2。充足的清洁饮水有助于调节体温、促进养分运转、增强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因此必须保障饮水的供应,以保持猪体健康和生长潜力的最大化。
传统的吊架子育肥虽然在前期控制营养,但后期往往会因饲料单一而导致生长缓慢。如果中途采用全价配合饲料进行直线育肥,可以显著缩短育肥周期并提高出栏率,更好地满足猪只的营养需求。
肉猪的生长轨迹呈现出前期增重慢、中期增重快、后期增重减缓的规律。体重超过100公斤后,日增重会逐渐下降,饲料的消耗则会增加。因此,适时出栏非常重要。在中国,早熟品种的猪适宜在体重75公斤时出栏,而杂交改良猪则应在7至8月龄、体重达到110公斤时进行出栏,才能实现饲养的最佳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