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后备母猪的配种和哺育期。本文将详细介绍后备母猪的日粮配置及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以帮助养殖者优化饲养策略,促进母猪健康与繁殖能力。
在后备母猪体重达到30公斤时,每公斤配合饲料需含有粗蛋白质16%、赖氨酸0.8%、钙0.75%与磷0.65%。此时应以自由采食为主。当体重增至45公斤时,饲料中的钙和磷含量应进一步提升0.1个百分点。待后备母猪达到5月龄,体重约80公斤时,日粮仍应保持上述标准,日采食量应根据体况控制在2.3-2.8公斤。
后备母猪在8月龄时,体重达到约110公斤,即为初配的适宜时机。需注意的是,首次发情期应避免配种,因为此时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配种前两周,应开始增加饲喂量,提升至3.8-4公斤的日喂量以促进催情,从而增加排卵数量,通常每窝可多产2头仔猪。
配种结束后,需立即将饲喂量恢复至催情前的标准,大约为每天2.2公斤。在这一阶段,日粮中的营养成分应调整为每公斤含粗蛋白质13%、赖氨酸0.6%、钙0.75%与磷0.65%。怀孕84天后,应逐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调整为每公斤含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与磷0.65%,日喂量应控制在3.25-3.5公斤。分娩前2-3天,为了避免难产,日喂量应下降至约1.8公斤。
母猪在产仔后5-7天内,饲喂量需逐渐提升至最大值。可选用两种基本方法:第一,以每日1.5公斤为基准,每哺育一头仔猪增加0.5公斤饲料,哺育10头仔猪则日喂量为6.5公斤;第二,以每日2公斤为基准,每哺育一头仔猪增加0.4公斤,哺育10头仔猪则日喂量为6公斤。总的来说,泌乳期的日喂量应达到6.5公斤以上。如果采食量不足,可以在饲料中添加2%-4%的油脂,同时提高日粮的蛋白质含量,以确保泌乳效果良好。此阶段的日粮应含粗蛋白质14%-16%、赖氨酸0.7%-0.75%、钙0.84%与磷0.7%。
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喂管理,我们可以显著提升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繁殖能力,从而为养殖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