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学名:Allium sativum),又称蒜,是一种属于百合科的须根系植物。它的叶子狭长而平坦,呈淡绿色,表面覆盖着蜡质粉。大蒜的地下部分由灰白色膜质外皮包裹的鳞茎构成,内含称为蒜瓣的小鳞茎,这些蒜瓣是由茎盘上每个叶腋中的腋芽膨胀而成。大理地区的冬早大蒜因其独特的种类、早上市及蒜苔收益可观而受到农民的热捧,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以下将详细介绍大蒜的栽培技术。
经过多年的实验,四川温江“红七星”蒜种被证明是大理地区冬早大蒜最适宜的品种。经过冷处理,该品种具有早熟和独蒜率高的生理特征。
按照技术要求,选择水分和腐烂率均不超标的四川温江“红七星”蒜种,在冷库中进行低温春化处理。一般温度保持在2-5℃条件下,冷处理时间需超过50天,以促进蒜种早生快发、叶芽变异并形成独蒜,确保提早成熟。
选择沙壤土和壤土进行大蒜种植较为理想,需避免胶泥土和粘土田块,以确保能有效排水和灌溉。这有助于大蒜的出苗、根系生长及早期发育,低洼潮湿的田块不适宜种植大蒜。
经过50天冷处理后的蒜种应在阴凉处摊开,不可堆捂,并需按蒜瓣进行分类和分级。播种前,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2小时。出库后的蒜种应在7天内播种,超时可能导致腐烂或风干。
大理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为8月25日至9月15日。过早播种可能导致植物生长过盛,从而增大病害风险。
在播种前,每亩施用农家肥1500-2000千克、尿素5千克及钾肥10千克作为底肥。行距和株距应为8cm×9cm,开墒2米,打孔点播,每亩播种量为6万到8万株,盖土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播种时避免过深,以免蒜种发芽养分消耗过多,从而导致幼苗脆弱或死亡。
播种后20至25天,需使用绿麦隆和扑草净进行化学除草,亦可使用大理州植保站的大蒜专用除草剂。
对于9月内播种的大蒜,因降雨较多,可不进行出苗水灌溉。若干旱,冬季可每20天灌水一次。一般在花芽分化期、蒜苔伸长期和蒜头膨大期需确保水分供应。然而,后期若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蒜果质量,建议在采蒜苔结束后进行一次透水灌溉,之后可停止灌水。
初次追肥应在3-4叶期进行,每公顷施尿素150千克,第二次追肥在蒜果膨大期,每公顷施尿素150千克,钾肥120-150千克。
大蒜常见病害有叶枯病、紫斑病和锈病。因此,应坚持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在3-5叶期内可进行2次代森锰锌喷施,如发现病害则可使用世高进行防治;在6-8叶期使用世高时,配合杀虫剂喷施以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
当蒜苔顶部开始弯曲且苔苞变白时,需在晴天下午及时进行采收。
在蒜苔采收后25天,植株叶片开始变黄,顶端保留2-3片绿叶且假茎呈松软状态时,应及时进行蒜果采收。
上一篇:特种野猪冬季管理要点
下一篇:饲养特种野猪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