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母猪的能量需求相比于空怀母猪显著提高。这种增加的能量需求不仅需要满足母体的基本维持功能,还要支持母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储存,同时促进胎儿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研究表明,过量的能量摄入会降低胚胎存活率。例如,当母猪每天摄入能量达到38.13MJ时,胚胎死亡率会增加。相较之下,若能量摄入在20.93MJ时,胚胎存活率会提升至77%至80%。因此,合理控制能量摄入对妊娠母猪的健康与繁殖性能至关重要。
针对经产母猪的妊娠期,通常建议总增重达到45kg,其中母体净增重约为25kg,而胎儿的增重估计为20kg。以此标准进行能量供给,可以帮助母猪维持最佳繁殖性能。
在妊娠期间,如果母猪每天的能量摄入超过25.1MJ,仔猪初生窝重并不会显著增加。然而,若能量摄入控制在25MJ以下,增加妊娠母猪的饲粮或能量,将会有效促进仔猪的初生重。
近年来,妊娠母猪的能量需求呈下降趋势,从1950年的每日37.67-46.88MJ降低至如今的26.37MJ。这一变化显示了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和饲养标准的提升,母猪的能量需求正在不断调整。
根据我国肉脂型猪的饲养标准,母猪在妊娠前后的消化能需求被细分为不同体重等级,具体供给为:妊娠前期90kg以下、90-120kg、120-150kg及150kg以上分别为17.57、19.92、22.36和23.43MJ;妊娠后期分别为23.43、25.77、28.12及29.29MJ。
母猪的能量需求与其所处环境的温度密切相关。当环境温度低于最低临界温度(18-20℃)时,每降低1℃,母猪的能量消耗将增加约4%。这一临界温度的变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猪的类型、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及管理水平等。
综上所述,合理控制妊娠母猪的能量摄入,不仅有助于提升其繁殖性能,同时也保障了胎儿的健康成长。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养殖者优化管理和饲养策略。